国产青年男男GV,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中文天堂在线www

315投訴、打假維權網(wǎng)絡平臺
315投訴網(wǎng)|中國質(zhì)量萬里行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曝光臺 > 旅游教育 >

高考招生形成潛在利益鏈條

時間:2011-06-17 14:32來源:新華網(wǎng) 陳灝、王海鷹 作者:
  

高考剛過,網(wǎng)絡上就開始叫賣考生的個人信息。在追蹤考生信息泄露源頭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對一些學校而言,招生已經(jīng)成為產(chǎn)業(yè),圍繞這一“產(chǎn)業(yè)”,形成了一條潛在的利益鏈條,吸附在鏈條上的,有“招生代理”,有招生學校,甚至可能有高中學校的老師及招生辦公室的人員。

行情:考生信息“一角錢一條”

高考成績還沒發(fā)布,有的省先后被爆出考生信息遭到泄露。記者注意到,以“出售高考考生信息”為關鍵詞的相關搜索結果已經(jīng)被百度屏蔽,但是換成其他關鍵詞,依然能檢索到一些在網(wǎng)上叫賣考生信息的網(wǎng)頁。

一家出售考生信息的網(wǎng)站這樣介紹自己:根據(jù)您的具體要求定制學生名錄,按學校、地區(qū)、學生分數(shù)檔次等要求分類,讓您避開學校直接與學生和家長商談,找到理想的學生,迅速與學生達成就讀意向。據(jù)網(wǎng)站負責人介紹,他們制作的學生名錄包含全國各地大量學生的聯(lián)系方式,詳細記錄了考生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考號、通訊地址等信息,聯(lián)系方式準確率低于90%可退款。

山東今年有54萬多名考生參加高考。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網(wǎng)上已經(jīng)有部分山東省考生的信息在出售。一位名為“誠信交易”的賣家在網(wǎng)上告訴記者,目前他手頭有16萬條山東省考生的信息,打包出售的價格為3000元;如果拆分“零售”的話,每1000條的價格為100元,約合每位考生的信息價值1角錢。這位賣家告訴記者,考生信息的準確率在90%以上,但他拒絕透露考生信息的來源。

“誠信交易”拒絕了記者驗證考生資料真實性的要求。他向記者發(fā)送了一個名為“2011年濰坊高考生名單”的加密文件包,里邊有1000名考生的資料。他告訴記者,只要向指定銀行賬號打100元,就可以告知密碼。記者注意到,他留給記者的銀行賬號來自江蘇常州。

網(wǎng)名為“考生名單專售”的賣家告訴記者,購買這些考生信息的大多是高職高專院校以及一些培訓機構的“招生代理”,他們購買這些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對考生和家長進行電話招生宣傳。“我們給你十幾萬條考生信息,你只要招到一兩個學生就可以賺回去了。”據(jù)他介紹,這幾天有全國各地的人找他咨詢和購買考生信息。

招生代理:每招到一名學生提成5000元

今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小許曾經(jīng)是一名“招生代理”,對于這類考生信息,他再熟悉不過。他告訴記者,大范圍的考生信息泄露,教育部門、學校和老師難辭其咎。

據(jù)小許介紹,前兩年暑假,他都能拿到一份詳細的考生信息。“考生信息分考前和考后兩種,唯一的區(qū)別是考前的沒有分數(shù),一般以市為單位出售。我們拿到資料之后就挨個打電話,做他們的工作,讓他們報我們的學校。”

小許透露,近年來,隨著高考生源的逐年下滑和獨立院校、高職高專的擴張,招生的“提成”也在節(jié)節(jié)攀升,每招一名學生的提成從2007年不到2000元上漲到了現(xiàn)在的5000元以上。“還有一些‘三本’學校直接將學生第一年的學費全部留給‘招生代理’,學校拿后三年的學費。”小許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三本”院校每年的學費都在一萬元以上,?茖W校的學費為幾千元不等。

巨大的黑色利潤空間使“招生代理”在搶生源上下足功夫,而考生的信息自然就成為“招生代理”搶生源的一個重要部分。小許說,“我們主要有三個招生渠道:第一是高考之前我們都會去高中給班主任做工作。愿意幫我們招生的,學生到大學繳費之后我們就按每人1000元左右的價格給老師‘感謝費’;第二是到學校宣傳;第三就是按照拿到的考生信息,給學生打電話。”

那么,這些考生信息來源于何處?據(jù)小許介紹,他們一般通過中間人從教育部門獲取考生資料,不排除教育部門有人參與其中牟取非法利益,也不排除教育部門保密不嚴的可能性。“中間人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價格很貴,每條5角錢,我們再以差不多的價格轉出去。到了第三手的時候,資料就不值錢了,免費送人的都有。”

建立追責機制 嚴厲打擊“蛀蟲”

教育部在今年3月底發(fā)布的《關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地方教育部門要確保高考數(shù)據(jù)信息安全,“對工作中需要階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個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嚴禁以信息發(fā)布或傳遞等謀取非法利益。”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考生信息按照規(guī)定是由專人嚴格管理的。如果販賣的考生信息屬實,那么信息泄露的源頭有可能是學校,也有可能是市縣招生辦公室的人。“如果是16萬考生的信息被泄露,涉及的范圍就相當大,不是一兩個人能干的,這里面就可能有蛀蟲。”

這位負責人說,目前還沒有接到有關考生信息泄露的舉報。對于有意泄露考生個人信息的行為,一旦查實,將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嚴肅的紀檢處理。

山東眾誠仁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劉堅勇認為,考生的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電話等信息屬于個人隱私,一旦遭到泄露,會給他們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他介紹,根據(jù)我國刑法和民法的相關規(guī)定,任何個人和單位,未經(jīng)本人允許,不得披露上述信息;造成相應后果的,應當承擔對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教育機構和主管部門存在泄露考生信息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

但與此同時,劉堅勇也指出,目前我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還不夠,對大量泄露、出售考生信息的行為缺乏有效約束。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完善相關信息管理制度,并在大量泄露考生信息的事件中引入司法機構進行追責,嚴厲打擊泄露考生信息以及類似不法行為。(記者 陳灝、王海鷹)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最新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質(zhì)量新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