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一棟商場剛竣工,就接連惹來官司。買主憑著蓋有公司公章的“證明”稱兩年前買了公司8300平方米的房子,商場開發(fā)商卻說毫不知情。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結論認為,“證明”上蓋公章的日期與書寫日期不符。
2003年2月12日,梅州市恒基實業(yè)公司(后變更為梅州市恒基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與梅州市人楊勝賢簽定了《合作興建恒基廣場商住樓合同》。雙方約定:共同投資興建位于梅州市嘉應大橋西端的恒基廣場商住樓。
2004年1月,楊勝賢意外死亡,事后該項目交由其兄楊景賢承接合作的權利和義務。
就在恒基公司對樓盤進行銷售時,2006年10月,市民吳某將恒基公司和楊景賢一并告上法庭。吳某訴稱,兩年前從楊景賢手中買了恒基廣場8300平方米房產(chǎn),如今房款已經(jīng)支付,要求兩被告依約交付8300平方米的恒基廣場二層商場。在訴訟過程中,吳某出示了由恒基公司銷售經(jīng)理張某的兩份證明文件,吳某稱已按合同條款規(guī)定付款方式直接將工程款付給賴北珍(恒基廣場施工方)。吳某還出示了賴北珍簽名署期從2004年10月19日至2005年1 月7日的共150萬元人民幣的“收據(jù)”7張。
恒基公司表示,商場沒有賣給任何人,公司也沒有收到一分錢;而且早已和楊景賢解除了合同。
《證明》、《回執(zhí)》和7張“收據(jù)”先后被梅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采信,梅州中院和廣東高院先后作出兩審判決,判決恒基公司協(xié)助楊景賢將8300平方米的商場交付給吳某并協(xié)助楊景賢為原告吳某辦理相關房地產(chǎn)權證。
恒基公司懷疑公司內部有人偷蓋公章制作假文件。梅州市公安局梅江區(qū)分局委托司法鑒定部門對上述證據(jù)進行鑒定。
警方根據(jù)鑒定結果認為,《回執(zhí)》和《證明》以及“收據(jù)”有偽造嫌疑,于是先后對吳某、張某、賴北珍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買主憑“證”要房開發(fā)商不認賬 房產(chǎn)歸屬成懸案
2009-11-17 11:37 南方日報 陳球
贊助商鏈接
網(wǎng)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以京滬高鐵之名奪地 山東高速意欲何為(圖)
- 2達芬奇家具國產(chǎn)變洋貨手法揭秘
- 3潘石屹CBD投標失敗 曝內幕遭匿名電話威脅
- 4達芬奇天價家具大量造假 國產(chǎn)貨硬說是進口
- 5宜家木板達標房中甲醛卻超標 稱不接受空氣報
- 6包頭一個區(qū)8200多名低保戶中404人有兩套房
- 7南京一樓盤"貓膩"被戳穿 購房人罵
- 8違法占地千畝建高爾夫球場 國土部門五次叫停
- 9長陽國際城800套限價房暗度陳倉
- 10山西大同深夜強拆住戶 居民居無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