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從怎么看到怎么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深入淺出地回答了八大熱點問題,本報推出系列專題報道,逐一解讀。今天關注如何實現(xiàn)教育公平。
緩解“擇校熱”: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xiàn)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標。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要硬件建設標準化、師資雙向流動、規(guī)范升學入學、優(yōu)質資源共享、破解家長“心結”。
惠及“民工娃”:貫徹“兩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和以公辦中小學為主,更好地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破解“入園難”:必須堅持公辦、民辦并舉,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還要充實隊伍,強化師資,加大投入。
資助寒門學子:我國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包括“獎、助、減、免、貸”等多種形式。應實現(xiàn)應助盡助,標準動態(tài)調整!浴稄脑趺纯吹皆趺崔k》
-現(xiàn)狀解析
縮小差距解決“擇校熱”
【原書摘引】為了孩子能進名校,家長托關系、找門路,不惜舉家遷移,不惜付高額“贊助費”……“擇校熱”高溫不退,已成為教育公平問題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突出表現(xiàn)。
【專家解讀】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解決“擇校熱”問題,一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強行解決,雖然效果會立竿見影,但會忽視不同學校的歷史積累;二是從政策上著手,使劣質學校成為優(yōu)質學校,這種方法需要長時間的資金、政策扶植,而且要避免優(yōu)質學校變成劣質學校;三是體制變更,政府不再辦校,辦學者和管理者徹底分離。從其他國家經(jīng)驗來看,這是長久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的辦法。但這種辦法時間也很長,短期內在我國現(xiàn)有條件下可能難以實現(xiàn)。
鼓勵私立緩解“入園難”
【原書摘引】為給孩子爭取一個入園名額,白發(fā)蒼蒼的爺爺奶奶、年輕的“80后”父母,備足“裝備”,在幼兒園門前排起長龍、日夜堅守。入園難已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
【專家解讀】儲朝暉稱,實際上,“入園難”很大部分是指進入公辦幼兒園難。由于公辦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享受的政策不對等,前者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植,在師資、經(jīng)費等方面占據(jù)優(yōu)勢,因此成為家長的“首選”。
要解決“入園難”問題,一方面要增加資源總量;另一方面,要鼓勵私立幼兒園更好地發(fā)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本報記者鄧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