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截至今年4月底,共立案9188件,查處地(廳)級干部57人,縣(處)級干部611人。其中,招標投標、土地審批出讓、規(guī)劃管理成為腐敗高發(fā)環(huán)節(jié)。
電視劇《蝸居》中的問題昨日(5月20日)被帶到國新辦的新聞發(fā)布會上。
面對記者“解讀《蝸居》”的要求,監(jiān)察部副部長郝明金坦承自己沒有看過該劇,但他明確表示,在“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下階段,將把土地和房地產領域作為檢查重點。
我國自去年7月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截至今年4月底,共立案9188件,查處地(廳)級干部57人,縣(處)級干部611人。其中,招標投標、土地審批出讓、規(guī)劃管理成為腐敗高發(fā)環(huán)節(jié)。
房地產腐敗案占半數
電視劇《蝸居》反映出的房地產腐敗讓人觸目驚心,在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辦公室)昨日通報的20起工程建設領域典型案件中,近半數涉及到房地產開發(fā)領域。
其中,海南省三亞市原市長助理曾清泉先后收受、索取財物共計人民幣400萬元,在規(guī)劃審批、調整容積率等方面為房地產商謀取利益。案件曝光后,此人也被認為是現實版的“宋思明”。目前,曾清泉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根據《人民論壇》雜志的調查,在最容易發(fā)生腐敗的職務中,62%受調查者選擇了“國土局長”,位列第一。
對此,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監(jiān)察部執(zhí)法監(jiān)察室主任傅奎表示,土地和礦產資源是稀缺資源,權利尋租的空間較大,同時,國土部門集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zhí)法權于一身,很多地方缺乏監(jiān)督制約機制。
傅奎表示,為配合中央調控房地產市場,土地和房地產領域將成為本次治理的重點。其中,專項治理辦公室將進一步推進土地出讓招拍掛制度,并使國土資源部門和土地儲備評估、經營等利益機構脫鉤。
同時,國土部門做出決策時,將更多采用集體會審制、專家論證制,防止少數人掌握權力的現象出現。昨日通報的20起案件中,其中一起便涉及到全部7名評標專家在項目招標中同時受賄。
傅奎稱,“打擊房地產領域的腐敗現象,會對抑制部分地區(qū)房價過快上漲起到積極作用。”
平均涉案金額550萬元
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始于去年7月,從去年10月開始進入排查階段。排查重點為2008年以后立項、在建、竣工的建設項目,以政府投資和使用國有資金的項目為主。
根據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共受理工程建設領域舉報線索17269件,立案9188件,結案8656件;給予黨政紀處分5241人,其中地(廳)級57人,縣(處)級611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3058人。
“涉案金額大”是工程建設領域的違法違紀案件的主要特點。郝明金表示,在昨日通報的20起案件中,涉案數額最少的58萬,最大的2200多萬,平均每個案件550多萬。
“這比其他的黨政領導干部貪污受賄案件金額要大得多。”郝明金說。
與此同時,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紀案件涉及工程建設領域的全過程,其中,土地出讓、規(guī)劃管理、招標投標是“案發(fā)”最集中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知名反腐學者、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林喆昨日上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領域的腐敗現象都有點常態(tài)化了,原因是工程建設領域中已經形成了一種腐敗的機制。”
林喆認為,只有采取“大換血”才能有效制止這種現象。“對于總是腐敗的領域,尤其是像建筑、交通這樣的領域,就說明在這樣的單位和領域已經形成了一種內在的腐敗機制,比如招標過程中的拿標受賄,比如在建設過程中的偷工減料,已經形成一種內在機制。”林喆說。
郝明金表示,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紀案件的涉案主體多樣,而黨員領導干部違反規(guī)定插手干預工程建設項目的情況比較突出。
他還透露,《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和《政府投資條例》正在制定之中,相關部門正在加快立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