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彪曾經是包工頭。如今,他和上百個農民工一起住在?谑械囊粭潬尾樓里——兒子在爛尾樓里長大,孫子在爛尾樓里出生,算一下時間,這樣的日子已有15年。
這棟樓是他和手下的180多個農民工蓋的。樓還沒建好,開發(fā)商跑了,包工頭陳玉彪沒錢給工人發(fā)工資,只能和工人們一起住在自己建的爛尾樓里等消息。
從1995年大樓停工到現(xiàn)在,一等15年。陳玉彪和不少農民工從30多歲的青年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紀。他們住在同一棟爛尾樓里,陳玉彪算計著未來怎么才能拿到自己的墊資款,工人們算計著該到什么地方找活兒干。偶爾,他們會同時想起,自己和爛尾樓一樣正在一天一天老去。
樓是怎樣爛掉的
走進海口西海岸附近的通華小區(qū),裝修考究,環(huán)境優(yōu)美,加上建在離海邊不遠的坡地上,相當氣派。10棟樓里,格格不入的是迎著小區(qū)大門的2號樓,爛尾年久,顯得破敗不堪。
整棟樓沒有裝門窗,也沒有任何粉刷裝飾,外墻布滿青苔,大量鋼筋暴露在外,由于常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樓房內外均已嚴重受損,樓梯和樓下堆積了大量雜物和垃圾。
陳玉彪沒有想到,當年雄心勃勃的致富夢被深深囚進這棟爛尾樓里。貴州來的泥工老丁也沒有想到,當年打工賺錢回家娶媳婦的理想被這棟爛尾樓擊得粉碎。
1994年,39歲的包工頭陳玉彪已經小有成就。19歲即開始“混”在建筑行業(yè)里的他,這一年看起來運氣很好。他和上海宏志公司簽訂了協(xié)議,負責通華小區(qū)第二棟樓的施工,共9層、1萬余平方米。
據陳玉彪了解,通華小區(qū)作為海口市安居工程,由通華房地產有限公司和海口市政府共同開發(fā),通華公司出地皮,市政府出錢。安居工程相當于政府工程,而通華公司特別標注了“香港”兩個字,看起來也很有實力。由此,陳玉彪相信,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買賣。
他開始“招兵買馬”。木工、管道、電工等10余個小組,每個都得招農民工干活兒。前兩年海南房地產熱潮時來到這里的老丁,此時很高興在通華小區(qū)2號樓項目找到了一個能賺錢的活兒。
180多個農民工成了陳玉彪的人。如此多的工人,陳玉彪沒有工夫去一個一個認識清楚,他只是覺得,不管你是老丁,還是老龐,或者小劉,只要把活兒干好就行了。
當年8月,通華小區(qū)2號樓正式開始施工。1994年的海南,正值房地產泡沫的高峰期,當時的建筑行業(yè)有行規(guī),施工方負責墊資建樓,農民工在項目完成后找施工方領工資。
陳玉彪前前后后墊資近500萬元投入2號樓的建設,建成后還將負擔100多萬元的工人工資。
1995年,已趨瘋狂的海南房地產泡沫迅速破裂。通華公司的老板丁銘曜在通華小區(qū)還未經過驗收的情況下,偷偷辦理了房產證,并把總共8棟樓成功抵押給建設銀行?谧》砍墙ㄖ。獲得600余萬元貸款后,丁銘曜攜款消失。
5月,只差一小部分內外墻沒有裝修的通華小區(qū)2號樓不得不停工,成為一棟爛尾樓。
工人們將陳玉彪團團圍住,他們怕包工頭成為第二個消失的老板,自己辛苦了近一年,卻一分錢也拿不到。
陳玉彪比他們更著急,墊資款是他所有的積蓄,不足的部分更是找親戚朋友借來的。他向工人們保證,盡快找通華公司要到錢,工資沒發(fā)之前,大家可以住在2號樓等消息。
就這樣,來自河南、湖南、四川、廣東、貴州、廣西等地的農民工,如老丁、老龐、小劉等100多人,陸續(xù)住進了這棟爛尾樓。他們一邊在外面打著零工,一邊等陳玉彪兌現(xiàn)承諾。
通華小區(qū)其他幾棟樓的包工頭也比陳玉彪好不到哪里去,每棟樓里都住著上百名討要工錢的農民工。
陳玉彪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在最初的時間里賣掉了房子、轎車、摩托車和所有的工程機械,換回了幾十萬元。還掉親戚朋友的借款和支付一小部分工人工資后,他已身無分文,只好和家人一起搬進爛尾樓中住下。木工出身的陳玉彪,開始到外面打工掙錢。
爛尾樓里的“家”
陳玉彪前前后后用了爛尾樓里的3套房子。位于二樓的第一套是最初的容身之所。后來,大兒子結婚用了一套。前幾年,他又在一樓開了個便利店。
老丁在爛尾樓里的“家”雖是個兩室一廳,卻沒有任何一件像樣的家具,所謂的“餐桌”是用簡易的木板搭建而成,旁邊一個破舊的木柜上,放著一個水壺和三四個瓷碗。房間沒有窗戶,裸露的墻面上拉著幾根纏著膠帶的電線。“廚房”里是用磚頭碼成的灶臺,“衛(wèi)生間”更為簡陋,幾乎就是在地上挖了一個小坑,接了一根管道,甚至連門都沒有。
盡管簡陋,總還是有人盡量想把這里布置得像一個“家”。一個農民工占據的房間里,客廳中間墻上,左邊貼著倒“福”字,右邊掛著大紅的中國結,中間貼著毛主席像,下方的桌子上則擺著佛龕和香爐。
來自四川的木工老龐面無表情地說:“這哪算個家,頂多算個落腳的窩,不至于風餐露宿。不過這也和風餐露宿差不了多少,一到大雨臺風天氣,屋里躲雨都是問題。”
老龐說,住在這里的人一直都在做苦力,也只能做這些,像是泥瓦工、木工、鐵工、涂料工等,干得非常雜,只要有工,什么都干。一般是早上五六點就起來,晚上八九點才回來。
陳玉彪為農民工住的房間通了水和電,但他不好意思收水電費。相互之間偶爾閑聊及此,工人們也會毫不客氣地告訴老陳:“從我的工資里扣吧。”
不過,十多年過去了,大家也慢慢理解了陳玉彪。“其實最苦的是老陳,他不僅沒有拿到墊付款,賣了房子,還欠我們工人和材料供應商一屁股的債。他沒有拿到錢,我們也沒有辦法,就是殺了他,他也沒錢。”老丁說,“我們比老陳好多了,至少不用天天被人逼債。”
“我們還要吃飯,還要養(yǎng)家,事情已經這樣了,只有先找出路。”大部分農民工這樣想。當然也有個別人,像班組長陳旺財,總也想不開,一直找陳玉彪吵著要錢。
卷款逃走的丁銘曜一直沒有消息,通華公司被他注銷了。海南的房地產也進入了長久的低迷期。
開頭的幾年,陳玉彪和農民工們艱難度日。低迷的市場不需要太多的木工、泥工,偶爾找到一個活兒,就能管上個把月的生活。有一段時間,爛尾樓里的住戶,包括陳玉彪,只能買最便宜的霉米度日。
2003年年底的一天,陳玉彪聽到消息,丁銘曜被抓進了監(jiān)獄。此人卷款逃走后,竟然神通廣大地又在另外一個地方干起了房地產生意,結果因一房兩賣,被公安機關抓了個現(xiàn)行。
農民工們徹底失去了希望,他們幾近崩潰,以為再也要不到自己的血汗錢了。一次,看到剛剛下工回家的陳玉彪,七八個工人把他裝進麻袋,抬著準備扔進距離通華小區(qū)僅僅幾百米的大海中。
驚恐的陳玉彪大聲求饒,卻無人理睬。到了沙灘上,陳玉彪在麻袋里喊話:“我給一個朋友打個電話,他肯定可以籌到一些錢給你們。”
麻袋口解開了,陳玉彪將頭露出來,打電話向一位好友求救。
一番折騰下來,農民工們得到了1萬多元的“過節(jié)費”。
未來的日子,能不繼續(xù)爛掉嗎
當初蓋房子的小伙子們,現(xiàn)在都已經四五十歲。由于長期干苦力活兒和十多年無法拿到工錢的焦慮無助,爛尾樓里許多50出頭的男人看起來就像60多歲。“不知何時是個頭”,就寫在他們愁苦的臉上。
15年過去了,陳玉彪的兒子在這棟爛尾樓里長大,孫子在這棟爛尾樓里出生。兒子結婚時既沒有買家具,更沒有請客擺酒,只把一間破房子收拾收拾放進去一張床。如今的陳玉彪早已沒有了當初做包工頭時的風采,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我也是一個民工”。
老丁硬撐著沒回貴州老家。2000年,40多歲時他娶到了一個老婆,但沒過幾年,老婆嫌他掙不到錢,帶著孩子走了。
如今50多歲的老丁還想再找一個女朋友,其余的事,他倒都看開了,“人都老了,也沒什么大志向了,只能打打零工,湊合著過完下半輩子就行了”。
“大人倒沒什么,就是苦了小孩,家里兩個孩子都是初中沒畢業(yè)就去打工了。實在是沒辦法,掙不到錢怎么供他們念書。”同樣50多歲的老龐說到孩子時,欲哭無淚,一臉慚愧與無奈。
小劉20剛出頭就來到通華小區(qū)2號樓工地,現(xiàn)在已經娶妻生子。孩子沒多大就被他送回了老家,“怎么能讓小孩跟著我們吃這苦,這哪是人住的地方?家里條件再差,可有門有窗,總算一個家”。
小劉繼續(xù)為自己的行為解釋:“誰不想小孩在身邊?可我們這些外來打工的,沒有本地戶口,公立學校光擇校費就要好幾千,有的甚至上萬,怎么可能上得起?加上干建筑的早出晚歸,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還是送回老家最好,大人省心,孩子少受罪。”
陳玉彪著急的不是人老了,而是“這房子老了,一天不如一天,如果再不進行裝修,這棟樓就完了”。他很清楚,由于靠近海邊,海風中含有鹽分,海南雨水又多,樓體腐蝕受損很厲害,使用壽命50年的樓,裸露15年,現(xiàn)在實際使用壽命剩得已經不多了。
陳玉彪一直想的是“找關系”解決問題。直到2004年,他實在無奈,終于聯(lián)合上海宏志公司一起,將通華公司告到了法院。在此之前,通華小區(qū)內其他幾棟樓的包工頭已經和通華公司打了官司。結果雖然贏了,卻仍拿不到一分錢。不過,得知丁銘曜被抓,陳玉彪意識到,不管怎么樣,得先把官司打下來再說。
官司很順利,?谑兄屑壢嗣穹ㄔ号袥Q通華公司向宏志公司支付工程欠款及損失650余萬元。
但就在法院裁定對通華小區(qū)2號樓進行拍賣時,建設銀行站了出來,提出異議稱,依據?谑兄性捍饲暗拿袷虏枚〞,該房產已經以估價705萬元抵償給建設銀行海口住房城建支行。
2006年,?谑械闹饕I導批示,同意通華小區(qū)打贏官司的包工頭可以自行處置爛尾樓,以抵償債務。陳玉彪眼看著其他幾棟爛尾樓不久后就變成了漂亮的商品房。
這更堅定了陳玉彪把官司打到底的信念。他和宏志公司以2號樓未竣工、未驗收、未交付,房產局為其發(fā)放的房產證無效為由,申請法院判定政府撤銷之前發(fā)給2號樓的房產證。從?谥性旱胶D细咴旱呐袥Q,均支持了陳玉彪一方的訴請。
房產證不合法,那么之前通華公司老板丁銘曜以房產抵押獲得貸款自然也不能成立。今年5月,陳玉彪一方開始向海口中院提出申請,撤銷之前將2號樓抵償給建設銀行的裁定。
官司進行到這一步,海口市有關政府部門也開始再次介入。目前,?诜績r高企,在政府協(xié)調下,涉及2號樓的各方已初步同意由陳玉彪先期還清通華公司對銀行的貸款,然后自行處置這棟爛尾樓。
陳玉彪表示,他歡迎早已“安家”在這里的農民工們參與籌資,盡快裝修這棟樓,然后再按成本價賣給他們,作為對拖累他們15年的補償。
“不能再拖了,再拖就真沒守頭了。”他說。
然而,解決問題的曙光和陳玉彪的表態(tài)都沒能讓老丁興奮起來。父母和哥哥都去世了,家里只剩他一個人,難有什么盼頭。況且,“住這里的人,都和我一樣,哪有什么錢,能籌個什么資?”老丁嘆氣道。本報記者 任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