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來自政府的信心非常得堅定,而且它的聲音釋放得也非常堅決,為什么這幾個月以來,又有媒體的誤讀,又有市場的敏感,怎么看待這一切?
白巖松:
我覺得是三個因素:
第一,在以往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經(jīng)濟熱了的時候就冷冷房地產,然后經(jīng)濟有點冷的時候就熱熱房地產。因此大家覺得最近好像經(jīng)濟形勢不是那么妙,第二季度的經(jīng)濟數(shù)字跟第一季度相比較,開始呈現(xiàn)出一定下滑,很多人擔心經(jīng)濟會不會二次探底。溫家寶總理也連續(xù)兩天請專家來問計,然后全國也有很多來自中央的調查組,去了解房地產新政會不會跟經(jīng)濟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做出一種預期,經(jīng)濟是不是有一種轉型,這個時候是不是又跟以往一樣要松動了,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一種說法。
另外,除去剛才這兩種一個是經(jīng)濟有點冷了,另一個跟過去似乎大家理解的一樣。
我覺得還有第三種因素是,其實在一個博弈的過程,大家在悄悄地暗戰(zhàn)。這個暗戰(zhàn)包括房地產商、買房子的人,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其實這里是錯綜復雜的一種暗戰(zhàn),大家在博弈。因此,每一次博弈之后都會有出這個消息的,馬上告訴大家這個消息不是真的。這個博弈我希望不再進行很長時間了。
主持人:
其實我理解這個消息本身的傳播,可能也正是一個作為利益主體希望引導在這個市場中發(fā)揮作用的一種手段。
白巖松:
其實我這個周末就注意到了,因為我看了一些報紙上登了,說已經(jīng)在暗示央企去拿地,然后第三套住房的房貸開始松動等等。當時我就樂,我覺得不可能,我會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jīng)濟問題,而是帶有一定的民生性的政治問題和經(jīng)濟問題的混雜。因此它的嚴肅性要比以往都嚴。但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動作,不排除在中央政府非常明確地在進行房地產調控的情況下的時候,銀行、商家出于個人的業(yè)績,包括商業(yè)利益等等,他覺得想要有松動的沖動和欲望。
還有地方政府,其實房地產和地一直是他們重要的一個口袋里裝錢的“法寶”。他究竟在內心里是怎樣看待中央政府的決策,我覺得還值得考慮。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明確說的是抑制部分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這里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部分”,一個是“過快”,那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我算不算這部分里,還有“過快”是什么概念。
主持人:
這么多的利益主體,其實最核心的就是買房者,因為這涉及到未來我到底要不要買房,我什么時候買房。當信息不斷地出現(xiàn)的時候,從不同的利益主體出現(xiàn)的時候,對于買房者的信心會帶來什么樣的壓力?
白巖松:
我關注這幾個月,整個我們看到各種報道的時候,我倒沒那么替買房者擔心,因為你發(fā)現(xiàn)沒有?基本上買房者現(xiàn)在都在觀望了。為什么呢?如果他要不觀望,恐怕房地產的這種交易量就不會如此的低靡。在如此低靡的情況下說明出手的人是很少的。因此很難去想他已經(jīng)開始蒙受損失或者怎么樣。其實大家都在觀望,而且這種觀望不會覺得他立即就會在一兩句風言風語,或者一兩個什么樣消息的時候就會出手。我覺得這個觀望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它需要市場的價格跟中央政策有了一個合適的博弈之后,恐怕才是消費者出手的時候。
主持人:
房地產調控,調控的絕不僅僅是房地產,但房地產調控政策本身所遇到的挑戰(zhàn)還遠遠沒有結束。
《新聞1+1》稍后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