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此看房客是頭一個
“如此看房還是頭一遭!”置業(yè)顧問黃先生說,像利先生這樣一年多看了150套房子才成功買房,在以買房居住的顧客中是鮮見的,“我在中介行業(yè)已干了多年,見過各種各樣挑剔的顧客,他們一般是看了10來套,都沒看中的,就會放棄或者不了了之。”
黃先生稱,像利先生這樣看房買房絕大多數(shù)是首次置業(yè),他們對房子十分挑剔,通常要合乎“五好”看房標準:朝向好、價格好、格局好、樓層好和所在小區(qū)好;但樓市的現(xiàn)實又不可能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加之他們的首期付款的資金有限,因此他們就不停地比較,“首次置業(yè)的看房客尤其小心謹慎,生怕吃虧,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
“如果客戶超過兩個月還沒簽單,一般情況下中介會放棄這個客戶,因為繼續(xù)跟單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還有新的客戶需要跟進”,黃先生補充道,“如果不是與利先生是老鄉(xiāng)關系,我也不會跟這么長時間,沒有賺頭,我這樣做純粹是為了幫他。”
專家:樓市進入深度博弈期
“利先生堪稱是‘最?捶靠’了”。暨南大學管理學院胡剛教授表示,白領利先生的看房經(jīng)歷,折射出廣州樓市已經(jīng)步入了深度博弈時期,他的看房心態(tài)也代表了當前消費者面對樓市的波動時舉棋不定的普遍心理,這種個人心理一旦形成群體消費心理后,勢必對樓市消費造成重要影響。
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著名理財專家徐楓博士也認為,利先生的經(jīng)歷著實令人驚詫,“但這并非孤例,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經(jīng)濟背景。”其一,利先生在這一年半時間里情緒的波動起伏,反映出消費者面對樓市的波動并沒有一個理性的看待和充足的心理準備。其二,這種情緒的起伏是伴隨樓市的波動而產(chǎn)生的,這一方面表明樓市走向依然撲朔迷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費者激蕩的心理變化會加劇樓市的不穩(wěn)定性。其三,利先生多次錯失購房良機,花費的購房時間和人力成本都非常之高,這說明市民的理財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記者 何華高 實習生 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