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正式公布已7個月的《儲水式電熱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以下簡稱能效標準)將正式實施,未達最低能效標準的儲水式電熱水器(以下簡稱電熱水器)產品將禁止銷售。然而,同空調能效標準的修訂在業(yè)內掀起軒然大波不同,面臨標準即將實施,電熱水器市場卻顯得格外平靜。
2006年年底,中國啟動《儲水式電熱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制定工作,并得到由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全球環(huán)境基金(GEF)共同發(fā)起的中國終端能效項目(EUEEP)的支持。2007年6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儲水式電熱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立項。
隨即,中國標準化委員會召集海爾、美的、西門子等各大電熱水器企業(yè)參與能效標準的制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高級工程師陳海紅在解讀電熱水器能效標準的時候稱,鑒于即熱式、熱泵式電熱水器與儲水式熱水器考核指標以及工作原理有較大差異,專家和企業(yè)一致建議對三類電熱水器分別制定能效標準。因此電熱水器能效標準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儲水式電熱水器及采用其他輔助能源的電熱水器。
事實上,在電熱水器能效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各企業(yè)之間的分歧并不小。帥康電熱水器技術開發(fā)部部長張慧寶對《電器》記者坦言,不同的企業(yè)在標準開始制定的時候在檢測方法、適用范圍、技術劃定等許多方面都存在分歧,但最終標準充分考慮了市場現狀和電熱水器的技術特點,應該說最終標準的內容是一個折中、令人滿意的結果。
據了解,電熱水器能效標準內容的重要分歧在于“電子控制”和“隔熱層”。默洛尼電器高級工程師趙斌解釋稱:“最終出臺的電熱水器標準的能耗系數是依靠隔熱層機械保溫的方式來測定的,但實際上,包括阿里斯頓在內的一些電熱水器產品是用‘電子控制’技術來實現加熱和保溫的,相比機械保溫要更加省電。”他舉例證明,即將實行的電熱水器能效標準中,同一種類產品在3級和2級能效水平之間一年只能節(jié)省約43度電,但如果采用電子控制,一年則可以節(jié)約300度電。對此,國內幾家電熱水器企業(yè)并不贊同。廣東某電熱水器公司有關負責人評價認為,機械保溫在熱水器達到設定溫度后自動斷電保溫,而電子控制的保溫技術卻繼續(xù)依靠電源電力,這不符合節(jié)能要求。
因此,最終能效標準的內容中既保留了以機械保溫方式來測定的能耗系數,也將“無保溫層的電熱水器”添加到了標準的適用范圍內。陳海紅表示,只要能夠達到技術指標要求,是否加裝隔熱層、用什么材料、加多厚,則由企業(yè)自己決定。
此外,在內膽的測試方法上,能效標準在制定中也進行了通盤考慮。海爾電熱水器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準的制定同時考慮到了各種形式內膽的測試方法,這有利于行業(yè)的發(fā)展。
據了解,一些企業(yè)主張采用美國的測試方法(一套6次排放水的標準模擬程序所消耗的電量來考核儲水式電熱水器的能效,能模擬出使用狀態(tài)下的能耗),但是測量復雜、耗時長、測試費用高。最終,能效標準采用了與澳大利亞近似的24小時固有能耗系數和熱水輸出率測試法。
據了解,電熱水器能效等級分為5級:1級是能效最高的產品,目前市場上沒有或很少能夠達到;2級是節(jié)能評價值,產品能效達到2級或以上就可以自愿向認證機構申請節(jié)能產品認證,經檢驗和工廠審查合格就可以獲得認證證書并粘貼節(jié)能標簽;5級是能效限定值,為市場準入的門檻,低于該值的產品將不能在市場上銷售(能效標準等級如表1)。
對此,海爾有關人士稱,電熱水器能效標準制度的實施,將為行業(yè)帶來新的發(fā)展機會,能效的高低成為各企業(yè)證明自己技術的標尺,同時因為空調、冰箱等家電對能效的宣傳,引導了消費者對能效產品的關注,能效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目前市場上的暢銷產品多位于2級~4級水平,只有小部分產品達到1級水平。
趙斌表示,在今年4月能效標準公布時,市場有超過85%的產品都能達到準入門檻的5級水平,多數企業(yè)都能輕松達到要求;即使是那些不合格產品,也只需在7個月的時間里通過“加厚隔熱層”、“減少熱散發(fā)”等微小的技術升級來達標。
行業(yè)反應平靜并不出人意料,張慧寶表示:“對于多數企業(yè)來說,目前的1級能效水平實現起來還比較困難,即使在世界范圍內,這個1級能效水平也非常高;而5級入門水平的產品,將在兩年后被禁止生產。目前,電熱水器行業(yè)并不需要技術升級就基本可以達到標準的要求。”
據了解,由于能效標準基本無需行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技術升級,電熱水器的制造成本也不會因此而上漲,即使未來廠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而努力使1級、2級能效水平的產品比重增加,成本的漲幅大約也只有5%。
美的電熱水器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消費者對電熱水器的能效標準還知之甚少,在能效標識粘貼在產品外觀之前,能效標準在市場上很難真正產生影響。陳海紅對《電器》記者解釋說,2008年11月1日實施的僅僅是電熱水器的能效標準,至于能效標識何時強制粘貼,目前還沒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