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記者 郝濤) 81歲的劉老先生8年內(nèi)購買了近百萬元的保健品,眼看著大多保健品都過期了,正好有人說要回收過期的,但要先交20%的手續(xù)費。劉老先生跟對方一報藥名,對方估算約60萬元,于是,劉老先生交了12萬元。但是,劉老先生一直沒等來回收保健品的消息。昨日記者獲悉,兩名詐騙嫌疑人已經(jīng)被刑事拘留,這是北京第一次出現(xiàn)以收購保健品為名的詐騙案例。
2008年3月,劉老先生接到電話,對方稱是某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員,為了回饋客戶,防止產(chǎn)品被不法商販冒名,現(xiàn)正回收保健品,并且是按原價收回。這一意外“驚喜”讓劉老先生格外興奮,他報出了自己家里保健品的“庫存”,對方初步估價60萬元!但按照“規(guī)定”,劉老先生要先預(yù)交回收保健品總價的20%作為手續(xù)費,劉老先生要向他們公司先交納12萬元,而后再返還全款。
劉老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交了12萬元手續(xù)費,并將剩余保健品打包裝箱等待回收。轉(zhuǎn)眼到了年底,他又一次撥打了對方的電話,可這次的“答復(fù)”卻是:“您呼叫的用戶已停機”。劉老先生立即報了警。
今年1月1日,警方終于在安徽省安慶市,將兩名嫌疑人抓獲。嫌疑人交代,他們以前在北京從事保健品推銷工作,也參加過劉老先生參與過的保健品展會,辭職后盜取公司客戶的信息,得知這些老人家中存有大量保健品。他們便針對這些防范意識不強的老人,炮制出回收保健品的圈套,實施詐騙活動。
目前正值春節(jié)臨近,是親朋好友互贈禮品的高峰期。警方提醒市民,請一定提醒家中老人,看緊自己的錢袋子,不要輕信上門、電話等促銷服務(wù)。
幕后故事
退休老人的“保健”生活
8年花了百萬
昨日,記者在宣武公安分局見到了受騙的兩位老人,只見81歲的劉老先生和老伴衣著簡樸,都已頭發(fā)花白,面前的桌上還擺著一堆他們原來購買的保健品,包裝十分精美,其中包括“茶色毒”、“鹿骨晶”、“木瓜膠囊”等。“都怪我們心太軟,聽不得促銷員的忽悠。”劉老先生說,他和老伴都是退休干部,每月的退休工資近萬元,子女的工作也非常穩(wěn)定,老兩口有不少積蓄。
8年前,劉老先生碰到了一個推銷保健品的小伙子,“老人家,有錢買點保健品吧,吸收快,比吃肉劃算。”小伙子非常誠懇地推銷,劉老先生買了幾盒,老兩口吃了后感覺不錯,于是開始熱衷購買保健品。
老兩口在保證日常生活開銷的前提下,購買了多種保健品來滋補自己的身體,只要遇到保健品展銷會,老兩口可以說場場必到,樂此不疲。一年下來,買保健品的花銷近萬元,幾年下來,劉老先生發(fā)現(xiàn)已購買了價值近百萬元的保健品。
子女勸阻不聽
“家里的保健品很多,都記不清有多少種。”劉老先生說,他和老伴購買保健品上了癮,如果不買就覺得心里不舒服。劉老先生說,子女和親友聽說他和老伴購買大量的保健品后,也經(jīng)常勸老兩口,但子女的勸阻根本擋不住自己的購買熱情。
劉老先生說,他和老伴購買的保健品越來越多,裝保健品的包裝盒堆滿了一個房間,根本就吃不完,因此出現(xiàn)大量購買的保健品過期。這么多的東西,扔了可惜,送人吧又沒人要,這可讓王老先生犯了愁?汕蛇@時自己得到了一個讓他十分“振奮”的好消息,有人要原價回收這些保健品。沒想到,就這一念之差,就中了騙子的圈套。
晨報記者 郝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