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漢小伙李俊峰在春季房交會上1元秒到價值30萬元的商品房時,“秒殺”瘋狂地流行起來。但當太多的商品都打著“秒殺”的旗號時,很多體驗過的網(wǎng)友開始大呼“上當”,稱“秒殺”只是個餡餅,里面充滿了陷阱。
陷阱一
“秒殺”價高過市場價
“秒殺”商品價格虛高早已是“秒客”們心照不宣的共識。一位網(wǎng)名為Miss LI的秒客在連續(xù)秒到千元商品時就表示,“它的標價是虛高的”。
而此前有報道稱,一位南寧消費者用1800元的價格,“秒”下一件標價6000元的皮衣,原本欣喜若狂的他,卻在出差時偶然看到商場一款同樣的皮衣原價只要3688元,而折后價更是只要1400多元。由于已經(jīng)確認付款,他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陷阱二
設局買家二次消費
無獨有偶,網(wǎng)友“玫瑰添香”在參加99元“秒殺”鉆石戒指的活動中,秒到了一枚鉆戒。正當她高興不已時,客服人 員卻通知她,趕快補足尾款。
在客服人員的引導下,她在網(wǎng)頁的一個不起眼角落處看到了“秒殺必讀”的鏈接。原來此次“秒殺”的商品只是鉆戒上的鉆石,戒托不在“秒殺”范圍之內(nèi),戒指的戒托是18K白金的,需要額外付費1299元購買。
而當她表示自己能否只要鉆石不要戒托時,遭到客服人員拒絕。原來這是賣家設局想要買家二次消費。
陷阱三
運費高過秒殺價
一些商家打出“一元秒殺”的廣告吸引眼球,卻要求買家付出超過合理范圍的高額運費。一位網(wǎng)友透露,“1元的秒殺價,接著收你59元運費,商品本身都不值這個運費啊。”
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花10元秒得的真皮購物袋,運費要30元,而到手后又發(fā)現(xiàn)與商品描述嚴重不符,根本不是真皮。更讓她氣憤的是,網(wǎng)上同類購物袋標價竟然只要28元。
陷阱四
“秒殺”商品不“三包”
1元賣幾十、甚至上百元的商品,明顯就是賠本買賣,也只有大商家愿意“賠本賺吆喝”來吸引人氣,而店家則是用此來清空庫存。“幾十件商品,一刷新界面就全沒了。”網(wǎng)店老板說。
另外,“秒殺”的商品往往不“三包”,就算消費者對“秒”來的商品不滿意,也不能享受“三包”,就算商品與網(wǎng)店里的描述有差異,也只能啞巴吃黃連。
網(wǎng)友“乖小孩”說:“現(xiàn)在網(wǎng)購越來越發(fā)達,廠商和私人網(wǎng)店的營銷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加上網(wǎng)購在售后服務方面存在許多漏洞,網(wǎng)友在購物時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遭受損失。”
◇提醒
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秒殺對買家而言確實有吸引力,但還需謹慎理智購買,以防上當受騙。(長江商報 常燕 實習生 滿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