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上市,連帶茶飲料也大熱起來!在超市里面,各色茶飲料林林總總不下三四十款,從原味到原葉,從蜂蜜到檸檬,茶似乎成了個百搭影帝,無論是果汁還是碳酸汽水,無論是甜味還是酸味,都可以一一照顧到,但若想要知道究竟這些茶味飲料當中,究竟茶的成分占了多少,那可真是“蒙查查”了,就讓我們來透視飲料界這一大批“蒙茶茶”吧。
飲料界混搭成風
時裝流行混搭風,左披右掛、前搭后配,沒想到現在飲料界也“借鑒”了這股風潮,推出了一系列混搭茶飲料,仔細一看現在熱推的混搭茶飲料,有茉莉蜜茶、冰茶味雪碧、藍莓冰茶、蜂蜜綠茶等數十款品種。一方面是趕搭健康潮,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1~5月,果汁和蔬菜汁飲料產量增速達到24.07%,產量達到471.44萬噸,5月單月產量超過100萬噸,達到102.14萬噸,同比增長了15.89%。而碳酸飲料僅增長了5.44%,產量443.86萬噸。由于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傾向于選擇健康性飲料,對于碳酸飲料的喜愛度漸漸降低,因此茶飲料人氣持續(xù)高漲。為此,碳酸類飲料不得不尋求新方向,而一向被人認為是健康飲料的茶,就被看中了。
而這些混搭茶飲料多為了是抓住年輕人的眼球。因此無一例外主打年輕人路線,這從他們的代言人,譬如周杰倫等明星偶像身上也可以看出。根據記者在銷售現場觀察,選購這些混搭茶飲料的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學生尤其多。其中記者留意到,有部分家長會因為碳酸飲料中添加了茶味,而不像以前那樣抗拒孩子選擇碳酸飲料。像有個6歲女兒的黃女士就表示:“我女兒一直都喜歡飲有汽的碳酸飲料,我就一直都很反對,但有時她吵得好厲害都買瓶來哄她嘍。最近見到出了款茶味雪碧,她吵著要時,我就會買這款給她。雖然也知道是碳酸飲料,不過是茶類飲料,應該比普通的碳酸飲料健康些吧。”不過,和家長出于健康的考慮比起來,年輕人更看中的是口感,年輕模特阿詩就表示:“見到新奇趣致的混搭茶飲料我都會買來試的,感覺還可以,挺清爽,不過茶香就不是很自然。”
茶含量多數不標明
雖然說現在茶飲料大熱,但是在有部分這類混搭茶飲料的成分表中,消費者并不能找到它們相對應的茶多酚含量的數據。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茶飲料的標簽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類型、凈含量、配料表、制造商(或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產品標準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花茶應標明茶坯類型、果汁茶飲料應標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飲料應標明蛋白質含量。根據2008年公布的茶飲料國家標準中可以看到,茶飲料分為茶湯、調味茶、復合茶三類,其中茶湯飲料中,綠茶類的茶多酚要達到500mg/kg,烏龍茶要達到400mg/kg,其他茶類要達到300mg/kg;至于調味茶中的碳酸茶,茶多酚要達到100mg/kg,而果味及奶味是200mg/kg;去到復合類茶,至少茶多酚也要去到150mg/kg。但是,綜觀目前市場上的茶飲料,大部分是沒有標明茶多酚含量的,至于是屬于茶湯類、調味茶類還是復合茶類,更是沒有標明。所以消費者難以確定一瓶茶飲料里面,究竟有多少味道是來自于茶,又有多少是來自于香精和添加劑。
大多消費者還是處于懵懂階段,記者在超市現場問過兩位從事行政的年輕白領,她們都表示不知道買茶飲料要看茶多酚含量,反而她們會比較留意飲料瓶子的設計和口味。
營養(yǎng)師說法:加了茶不等于變健康
有消費者會問:“碳酸飲料里面加了茶元素,是否就會比普通的碳酸飲料健康?是否就不必擔心長期飲用碳酸飲料容易帶來身體發(fā)胖、骨鈣流失、牙齒損壞等問題?”對此,有營養(yǎng)師就表示,從添加茶味的碳酸飲料成分表來看,它只是在食用香精一欄里面表示添加了茶葉提取物。但是就沒有明確顯示這所謂的茶葉提取物究竟是哪種,甚至無法確認它就是茶多酚,因此無法確認茶多酚的含量究竟有多少,也無法說它的茶味是來自于原料茶還是茶味香精。而且,按照它的綠茶提取物加入量為0.09mg/100ml來計算,即使它真是茶多酚,那么含量也是比較少的,可以說并不具備茶葉一般具有的降低膽固醇、利尿、解毒等功效。充其量而言,是對口感有所改變。同時,看它成分表的其他組成,添加劑相對較多,平時飲用還是以適量為宜。 (梁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