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環(huán)保意識的逐步增強,消費者對家居產品的附加功能有了更多要求,不少廠家也順勢推出了一些抗菌產品,抗菌地板、抗菌潔具、抗菌涂料等抗菌建材在如今的市場上隨處可見,似乎已相當“成熟”。然而,它們似乎真的如商家所言能起到抗菌的作用?“銀離子抗菌”、“光觸媒抗菌”、“納米抗菌”背后又有哪些原理?為了揭開抗菌產品的神秘面紗,記者進行了一次深入走訪。
抗菌產品
賣的迷糊買的暈
通過市場調查,記者發(fā)現,雖然眼下抗菌概念并不如前兩年那樣火爆,但宣稱自己能夠抗菌的地板、潔具、涂料等家居產品仍然比比皆是,產品“抗菌率可達99%以上”、“使您徹底遠離病菌”等說法不禁讓人動心。不過,要想知道這些產品到底是如何實現抗菌的可沒那么容易,不僅銷售員講不清楚,就連廠家發(fā)放的宣傳冊有時也不能解開這其中的疑問。
11月4日,記者來到了東方家園建材超市管莊店。銷售員為記者推薦了四川升達的一款抗菌地板:“樟木塊可導致孕婦流產,這種地板可以不用樟木塊,因為這是抗菌地板,不僅能殺死產品表面的細菌,還能殺死空氣里的細菌。抗菌時間也特別長,和地板壽命一樣。”產品宣傳冊上則稱產品“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達97%以上。”銷售員和產品宣傳冊上的說法讓人先害怕后動心。
那其抗菌原理是什么?宣傳冊上“采用了升達公司的專利抗菌技術”的說法并不能完全解答疑問,記者求助銷售員。“好像是加了一種藥吧。”銷售員如是解釋。“藥?什么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怎么加上去的?”面對記者的疑問,銷售員開始語無倫次:“啊,藥,也不是藥吧,反正可能就是類似藥的一種東西。”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了很多類似的情況,銷售員根本解釋不清楚產品的抗菌原理,還有的銷售員則玩起了高科技概念,開口閉口“負離子”、“銀離子”、“納米”,但是對其中原理其實仍然是一竅不通。
“我們在產品的表面加了一層銀離子。”和成衛(wèi)浴北居然店的銷售員這樣告訴記者。但是對于什么是銀離子?為什么銀離子就能抗菌?這樣的一些問題,銷售員表示“愛莫能助”,“我不知道,我們只管賣”。
除了大件商品,裝修過程中一些輔助的材料也宣稱自己有抗菌的功能,比如“天下無賊地板伴侶”就宣稱自己的殺菌、抗菌率高達99%以上。
檢測報告
多數商家拿不出
從外觀上,所謂的抗菌產品和普通產品并沒有什么差別,抗不抗菌完全由商家說了算。為了進一步得到證實,記者只好要求商家出示產品的檢測報告,但是多數商家都無法提供檢測報告。
在宏耐地板北居然店,記者要求銷售員出具相關檢測報告,銷售員嘴里說“有有有”,找了半天,卻只拿出了一份“抗菌標志產品審定認證書”。“這只是認證書,怎么會是檢測報告呢?”“那就沒有了,其實都是一樣的,我們是大品牌,還能騙你?”
“沒有這方面檢測報告,”立邦漆的銷售員則直接拒絕了記者的要求,“我們的檢測報告都是針對環(huán)保不環(huán)保,有沒有甲醛之類的,抗菌只是一個附加功能,怎么可能專門去做檢測?再說了,現在的檢測技術也測不出產品到底能不能抗菌。”
還有的銷售員表示,只有確實購買產品后,才能提供檢測報告。“廠里有(檢測報告),送貨時可以給您帶過去。”東方家園銷售員的解釋則是,“超市有規(guī)定,不能隨意提供檢測報告。”見記者有些猶豫,他又表示可以將檢測報告的電子版發(fā)給記者,然而截至發(fā)稿時,記者也尚未收到這份檢測報告。
消費者
對宣傳理解有誤
對于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抗菌產品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抗菌產品的呢?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消費者,他們都認為產品標注“99%”等高殺滅率應該是針對所有有害菌。
家住怡海花園的何先生表示,對自己來說,抗菌產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真要買,肯定會很慎重。“一是抗不抗菌咱也看不出來,另外添加的東西對人體有沒有害處也不知道。”談到對抗菌產品的理解,他表示沒有仔細想過,“應該是能殺死生活中絕大部分有害細菌,保證人基本的健康吧。”
“吸引力肯定是有的,”消費者郝女士表示,“那么高的滅菌率,應該能把有害菌都殺死了吧?”
專家看法
有商家在鉆空子
什么樣的產品才能稱之為抗菌產品?記者找到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抗菌材料檢測中心副主任鄭蘇江和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王靜兩位專家。
據鄭蘇江介紹,在一定時間內,使某些微生物(如細菌)的生長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學物質被稱為抗菌劑。通過浸泡、涂刷等各種方式把這些抗菌劑添加到一定材料中,就制成了抗菌材料,使用這些材料制成的產品如果符合該類產品抗菌標準,才能稱之為抗菌產品。
這也意味著,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抗菌標準,如《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抗菌、除菌、凈化功能通則》、《紡織品抗菌性能的評價》等, 標準對該類產品抗菌性能的測試方法、檢測菌種、耐洗滌(磨、擦洗等)等的規(guī)定也不一樣。如果一類產品沒有抗菌標準,則也不能稱之為抗菌產品。“很多商家正是鉆了這樣的空子。”鄭蘇江說。
他同時也表示,標準的出臺要經過調研、起草、論證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出臺一部標準的時間很長,但是市場的變化卻很快,這導致很多“抗菌產品”處于無標準可依的尷尬局面。
針對部分產品宣稱自己不是抗菌產品,卻具有抗菌功能的說法,鄭蘇江認為,這是商家在偷換概念,想打擦邊球。“抗菌產品就是具有抗菌功能的產品,如果宣傳具有抗菌功能,那也應該拿出相關的證據,如檢測報告。”
抗菌效果很有限
抗菌產品能殺死生活中所有有害細菌,如果您也這樣認為,那就錯了。
鄭蘇江告訴記者,日常生活中的細菌種類很多,它們的好壞和種類、數量等因素都有關系,不能一概而論,因此抗菌產品能抗的細菌種類也有限,相關標準只要求對有代表性的幾種細菌進行檢測。
針對商家提出的“負離子”“銀離子”“納米”等高科技概念,專家表示有的“純屬瞎忽悠”。
王靜告訴記者,人工制造的負離子釋放到空氣中,能與塵埃表面的正離子相結合,迫使塵埃沉降,減少空氣中塵埃的數量,使空氣變得清新,但目前沒有科學數據表明,負離子能直接殺菌。
納米能抗菌更是無稽之談,納米甚至都不是一種材料,而是一種單位,何談殺菌?“由于納米是極小的單位,有的材料縮小到納米級后,便會具有一些新的特性,如抗菌;不過也有材料本身能抗菌,但縮小到納米級后,殺菌效果并不會提高。為了制造噱頭,一些商家推出了納米××的概念,而這些并沒有縝密的科學檢驗。”王靜表示。
據王靜介紹,目前常用的抗菌劑有重金屬類(如銀離子)、光觸媒類(如二氧化鈦)以及化學合成類有機抗菌劑(季胺鹽)三類。“不同抗菌劑殺、抑的細菌種類、時間及使用壽命和殺不同細菌的能力都不相同,商家如果宣稱自己的產品什么都能殺,抗菌效果一直到不用為止,那肯定是夸大其詞。”
檢測報告有貓兒膩
添加抗菌劑后,多數產品在外觀上并不會出現什么變化。那么在選購抗菌產品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鄭蘇江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沒有強制規(guī)定商家在銷售抗菌產品時一定要提供哪些證明,所以建議消費者索取抗菌和安全性能兩方面的檢測報告,以保證產品確實具有抗菌效果及抗菌劑對人體無害。
兩位專家都認為,“有檢測報告總比沒有要好”。不過,檢測報告也只具有參考作用,不能代表廠家生產的所有產品。鄭蘇江介紹,現在抗菌產品都是商家送檢,因此到底采用何種標準檢測、檢測哪些菌落等都是企業(yè)說了算。以天下無賊地板伴侶為例,單從商家提供的檢測報告來看,其宣傳“殺菌、抗菌率高達99%以上”就容易誤導消費者。
首先,該檢測報告依據的是日本標準,所謂殺菌率建立在18個小時的基礎上,而國內標準定義的殺菌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將細菌殺死。因此企業(yè)只能根據其所做檢測,稱抗菌或者抑菌率達到99%以上,而不是殺菌、抗菌率。
其次,報告顯示,檢測的樣品是地板伴侶本身,所有數據也只能說明地板伴侶本身的抗菌率,但是不能完全說明地板伴侶對地板的抗菌效果。
最后,報告中檢測用菌為大腸桿菌,因此數據只能反映地板伴侶對大腸桿菌的抗菌率,但是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等其他細菌的抗菌率。在其產品宣傳冊中也沒有明確這一點。“另外,委托檢測只能說明通過檢測的樣品的抗菌效果,產品的安全性能、廠家生產的其它產品是否具有同樣的效果等情況,并不能通過抗菌性能的檢測報告來反映。”
記者感言
產業(yè)監(jiān)督不能等
自非典以來,人們對環(huán)?咕矫娴囊笤絹碓礁,一些抗菌產品也應運而生。市場能夠及時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本來是件好事,但專家們卻表示“這個行業(yè)有點亂”。
難道沒有政府職能部門對此進行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嗎?記者嘗試聯系衛(wèi)生部、北京衛(wèi)生局、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及北京市工商局,但是有的部門電話不是沒人接,就是占線。唯一接電話的衛(wèi)生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衛(wèi)生部只管消毒產品,不管抗菌產品。記者問為什么,對方把記者推給了下設的衛(wèi)生監(jiān)督處,衛(wèi)生監(jiān)督處又讓記者打另一個分機號,但始終無人接。
幾經周折,記者始終沒有找到主管部門,只好向兩位專家求助,結果卻被告知抗菌只是近幾年才發(fā)展起來的新興行業(yè),引發(fā)的問題涉及多個部門,因此很難界定到底該由誰主管,目前也就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
“單靠商家的誠信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我們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也沒有那個權力去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讓眾多檢測機構頭疼的一個問題。”兩位專家都表示,希望有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及時建立相關的監(jiān)督制度,從生產到最后的流通市場,對那些抗菌產品,實行定期抽檢,對不合格、瞎忽悠的企業(yè)加大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