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民管先生最近老被“騷擾”,總有人打來電話要高價收購他的銀行卡。原來,管先生是位銀行卡收藏者,為尋找更多有收藏價值的卡,他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很多收購有收藏價值卡的信息。可沒想到卻招來了一大批向他收購銀行卡的人。
記者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熱收銀行卡
“網(wǎng)上現(xiàn)在有很多人在收購廢舊銀行卡。”管先生向記者介紹說:“近來,收卡的人一下子有好多,我收購卡是為收藏,他們可不是為了收藏。”
按照管先生的提示,記者在百度銀行吧發(fā)現(xiàn)了眾多收購銀行卡的帖子,一則帖子稱,“收工行、農(nóng)行、建行、郵儲銀行四家銀行的銀行卡,100元每張,10張以下不收,沒有開戶單免談,2個星期前開卡免談!”
不少帖子還標明了收購價格,一張?zhí)臃Q,“收購工行卡和各地銀行卡,80元/張(普通卡)絕對高價!”
通過谷歌搜索“收購銀行卡”,記者一下子搜出了22萬多條結(jié)果。
記者按帖子聯(lián)系了數(shù)位購卡者,他們報價不一,每張卡從最低35元到最高200元不等,網(wǎng)銀口令卡和U盾卡價格更高些。
“你只要把錢取光,把卡的名字和密碼告訴我就行了。”一名收卡人說,工行、郵儲銀行和招行卡更受他們歡迎。
記者探秘:被購卡流向何方?
為什么購卡者不惜重金大量收購銀行卡呢?這些卡被收購后又做什么用呢?有購卡人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秘密。
用途一:送禮逃稅不留痕跡。“收來的卡用途很多,可以是用來轉(zhuǎn)移存款、送禮、進行避稅等。”收卡人吳先生說,“比如有的人因為生意、業(yè)務(wù)等需要接受對方匯款、轉(zhuǎn)賬,或者進行消費、送禮,但又不想使用自己的真實身份去銀行開卡,所以就買我們收來的卡。”
用途二:購卡難分真假收藏。“我僅作收藏之用。”收卡人徐先生則告訴記者,“收藏家看重的是信用卡上的圖案,優(yōu)質(zhì)卡是很難模仿的。我只高價收購發(fā)行于1996~1998年間的工行有ICBC字樣的銀行卡。”
“不過,也有人收卡號稱‘收藏’,比如有人說自己是受臺灣銀行卡收藏專家所托收卡,售卡人需要提供姓名和密碼。”徐先生說:“真正的信用卡收藏是不需要姓名和密碼的,這些人購卡可能是轉(zhuǎn)作他用了。”
用途三:為網(wǎng)店刷信譽度。該收購者表示,收卡的目的在于“為商家刷信譽”。收卡人陳先生說:“我收卡是幫網(wǎng)店店主刷信譽。開一家新網(wǎng)店需要開多個賬戶來炒作信用,因此需要大量銀行卡。”
用途四:購銀行卡詐騙洗錢。除了上述用途外,吳先生還介紹,有些卡可能還會被用來進行不法活動,比如有人會用這些銀行卡進行詐騙收款,或進行洗錢。
倒賣卡能賺多少?
那么,銀行卡買賣究竟有多大利潤,以至于讓收購者樂此不疲呢?
收卡人吳先生說,事實上他就是溝通賣卡人和買卡人的中介,他所在的公司專門進行收集廢舊卡并銷售的業(yè)務(wù)。公司收購銀行卡每張價格約為70元~90元,賣出去一般是每張300元。
據(jù)此,如果按每張卡200元的差價,一個月能倒手20張銀行卡來計算的話,那么吳先生能月入4000元。
風險提示:莫貪小便宜吃大虧
對于銀行卡網(wǎng)上熱購現(xiàn)象,北京中倫文德律師所石家莊分所律師周濤說,根據(jù)《刑法》、《銀行法》,個人以牟利為目的出售銀行卡,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收卡人用購買來的銀行卡進行違法活動,持卡人很可能會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法律,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銀聯(lián)河北分公司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各家銀行并沒有回收閑置銀行卡的活動。商業(yè)銀行并不限制個人開立銀聯(lián)借記卡的張數(shù),因此,如果收卡人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開多個銀行賬戶的需要,大可不必繞彎路去買別人的銀行卡,自己到銀行柜臺開卡就可以了。該人士提醒廣大市民,銀行卡包含許多個人信息,出售銀行卡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要小心貪小便宜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