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傷后,馬上清洗傷口并注射人用疫苗是遏制狂犬病發(fā)作的“最后防線”。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人被犬只咬傷后,并未得到有效的治療。有些人雖然明知會有狂犬病的危險,卻因無錢而不去醫(yī)治。
這一切都歸于昂貴的疫苗費用。
信宜農(nóng)戶周梅華的死,表面上是其對狂犬病的忽視。而實質(zhì)上,則是對“天價”狂犬病疫苗費的畏懼。
回憶起妻子為何不注射疫苗,羅杰的眼神充滿絕望。妻子被咬剛好趕上家中四個孩子開學不久,幾千塊錢的學費已讓這個家庭負債累累,因此100多塊錢的疫苗費當然“能省則省”。
這并非個別現(xiàn)象,在眼前和長遠利益的權(quán)衡中,天平總是會傾向于眼下的實際。但一時的僥幸,也許就意味著狂犬病毒守株待兔的成功。
8月初,在信宜市水口鎮(zhèn)衛(wèi)生所,11歲的小榮在家人的帶領(lǐng)下,匆忙從七八里外的家中趕來。經(jīng)醫(yī)生診斷,小榮被狗咬后的傷口屬于“III級嚴重暴露”。
按照處置原則,小榮應該“立即處理傷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然而,小榮家人卻不顧醫(yī)生的反對,只給小榮接種了155元的狂犬病疫苗。至于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卻在一片“太貴”的抱怨聲中遭到拒絕。
記者咨詢得知,這種免疫球蛋白屬于血液制品。每10公斤體重需要接種200個單位的免疫球蛋白,費用高達230多元。
這意味著,重達40多公斤的小榮如果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費用將高達近千元!
事實上,對于大部分被犬只咬后的人來說,在“天價”狂犬病疫苗面前,能夠接種完普通的五針疫苗已經(jīng)是天大的幸運。更多的狂犬病死者,生前連最基本的疫苗費都難以承受。
茂名市畜牧局副局長余學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家的兩個小孩都被狗咬了,但因沒有錢打疫苗,家長只好把五針疫苗分給兩個孩子打,結(jié)果沒有任何效果,釀成了慘劇。
據(jù)介紹,目前,國產(chǎn)疫苗中最便宜的在120-150元之間不等,進口疫苗則普遍在300元以上。這對于年收入只有兩三千元的貧困農(nóng)民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茂名疾控中心提供的臨床資料顯示,超過88.5%的患者在治療中并沒有全程接種疫苗。“很多患者僥幸認為打一兩支針后就可以沒事。”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患者因為沒有全程接種疫苗而罹難。
陸家海及其學生專門對廣東省2003-2004年公布的244例狂犬病病例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在244例病例中,有67.2%的患者沒有進行就醫(yī);在就醫(yī)的患者中,僅簡單用清水清洗傷口的患者占62.5%;近一半的患者未接種任何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患者未接種全程狂犬病疫苗 ”的竟超過了九成。
狂犬病之所以能卷土重來,歸根揭底兩個字:缺錢!
實踐提供了一個佐證。從2008年元旦開始,新興縣將60歲以上老年人注射狂犬疫苗的門診費用納入“新農(nóng)合”,免除全部疫苗費用。
政策實行當年,這個有著40多萬人口偏遠的山區(qū)縣,“狂犬病發(fā)病僅為1例,防治效果非常明顯”,新興縣衛(wèi)生局有關(guān)負責人甘曉明透露。
對于全省絕大部分農(nóng)村來說,這僅僅是一個夢想。目前,120元左右的國產(chǎn)疫苗費用,農(nóng)民只能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