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年男男GV,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中文天堂在线www

315投訴、打假維權網絡平臺
315投訴網|中國質量萬里行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曝光臺 > 其他 >

家樂福農產品追溯標準各不相同 被指是搏宣傳

時間:2010-01-05 06:5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可追溯”農產品調查:一場革命還是一個噱頭?

    每經實習記者  黎光壽  發(fā)自北京

    食品安全壓力之下,由家樂福引進中國的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風起云涌。但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可追溯”,家樂福目前的可追溯農產品還只是“看上去很美”。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發(fā)現(xiàn),有趣的是,對這樣一個體系竟然存在著兩種涇渭分明的觀點。有專家認為,農產品可追溯機制是農產品質量控制歷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另一些專家和業(yè)內經營者卻認為,這只是一個噱頭,因為從實用角度出發(fā),在目前中國國情下,這是一個成本高昂的體系,并不適用于推廣。

    家樂福賣場里的特種肉菜

    十年前,家樂福將其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引進中國,“家樂福品質體系”開始被中國人所認識。這樣的一個先行者,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建設情況達到怎樣的水平了呢?

    12月17日下午,在家樂福北京中關村店,記者在“家樂福品質體系”牌子下的特種蔬菜柜臺上,發(fā)現(xiàn)了北京方圓平安食品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圓平安)和北京歐閣有機農莊科貿發(fā)展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有機農莊)的產品。兩家公司的產品包裝上都印了一行特殊的編碼——追溯碼。

    不同的是,方圓平安的產品上貼有北京市農業(yè)局監(jiān)制的  “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簽”(以下簡稱追溯標簽),標簽上除了常規(guī)的品名以外,還有包裝日期、生產標準、保質期,更重要的是有一個20位的數(shù)字編碼,名稱為“產品追溯碼”。根據包裝上的說明,記者隨意撿起一盒辣椒,用手機發(fā)短信到一個號碼為  “10669500010”的信息中心,回復的短信為“您所查詢的內容暫時不存在,請核對后重新查詢……”。

    在北京市農業(yè)局專門開設的關于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網站上,該公司的部分盒裝蔬菜信息沒有顯示。

    有機農莊產品的品名、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企業(yè)自己的溯源編碼則印在一張黃色紙片上。該公司的追溯手段是一部400電話,記者多次撥打,經常無人接聽。該產品包裝上還有公司地址和網址,沒有顯示產地。在其公司網站使用追溯碼查詢,終于可以獲知該產品的產地和地塊信息。

    在北京家樂福方圓店,北京天安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安農業(yè))的“小湯山”牌蔬菜(以下簡稱小湯山)和北京青圃園菜蔬有限公司的“留民營”牌蔬菜(以下簡稱留民營),包裝都貼有北京市農業(yè)局監(jiān)制的追溯標簽。用手機發(fā)送兩家公司蔬菜外包裝上的追溯碼,獲得的短信回復顯示是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在北京市農業(yè)局網上利用追溯碼查詢,基本上也只能查詢到公司名稱,對于產品的生產履歷等信息,網站上的信息顯示,只能前往公司查詢。

    記者曾經走訪過家樂福北京雙井店、廣渠路店、馬連道店、望京店、天通苑店,同樣都發(fā)現(xiàn)了以上四家企業(yè)標簽的蔬菜,查詢可追溯碼所獲得的信息,和上述幾家超市尋找到的產品的查詢信息大致相同。

    不過,家樂福北方區(qū)總經理蓋一曼(EmmanuelGaches)對記者表示,以上產品不屬于家樂福品質體系的產品。他介紹,“家樂福品質體系”是家樂福超市的一個自有品牌,在北京,其產品只有三種:豬肉、蜜柚和三文魚,其質量標準由家樂?刂。

    12月25日,在家樂福北京雙井店,蓋一曼帶領記者參觀了其品質體系豬肉和蜜柚柜臺。兩個柜臺均屬于專用柜臺,產品外包裝上也沒有追溯碼。蓋一曼表示,每天送來的豬肉都屬于某一批次的產品,消費者關心家樂福是否能夠控制好質量,而非追溯來源。

    在該店的豬肉冷藏室,鐵架上掛著兩類還沒有分割的豬肉,其中品質體系豬肉用紅色的塑料薄膜包裝,豬皮上寫有一串數(shù)字,但分割成小塊后由于沒有追溯碼,不能分辯是哪頭豬身上的肉。蓋一曼說,如果消費者一定不相信柜臺里的豬肉的可追溯性,甚至可以單獨要求從冷藏室還沒有分割的豬白條上割一塊走。

    追溯標準各不相同

    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對可追溯的定義是:“能夠追溯食品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過程中任何指定階段的能力。”國際標準化委員會(ISO)的定義為:“可追溯性是指通過記錄的標識追溯某個實體的歷史、用途或位置的能力。”

    一家跨國超市公關經理曾告訴記者,其店內有一種特殊的儀器,通過這個儀器,輸入產品外包裝上的特殊編碼,不僅可以查到直接的供貨商,而且還可以查詢到產品的產地、施肥和施用農藥的記錄等有關信息。

    12月17日下午,記者在家樂福中關村店、方圓店和國展創(chuàng)益佳店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的儀器可以查詢其店內貼有追溯碼的蔬菜生產履歷,詢問“家樂福品質體系”產品的追溯問題時,也只能獲得營業(yè)員關于質量上絕對放心的保證。記者在包括上述三家店在內的家樂福北京八家門店走訪發(fā)現(xiàn),四家提供可追溯蔬菜的供貨商追溯標準也不統(tǒng)一。

    天安農業(yè)、青蒲園和方圓平安的盒裝蔬菜的追溯系統(tǒng)依靠北京市農業(yè)局設立的信息中心來實現(xiàn),在其外包裝上所留下的20位數(shù)字的追溯碼可以通過發(fā)短信和上網查詢獲得追溯信息,但其信息只能證明是某家公司提供的蔬菜,并不能提供更多細節(jié)。

    在2009年3月和12月的兩次采訪中,透過外包裝上的追溯碼,都無法依靠短信在北京市農業(yè)局設立的信息中心查詢到方圓平安公司的蔬菜信息。在相隔八個月的兩次采訪中,記者都就方圓平安遇到的問題與北京市農業(yè)局和方圓平安方面進行溝通,獲得的解釋都是方圓平安的網線斷了,在公司生成的資料無法上傳。但天安農業(yè)的生產部經理王福東告訴記者,其追溯碼是由北京市農業(yè)局設立的信息中心的計算機系統(tǒng)隨機生成,只有掌握終端的公司向信息中心上傳信息,才能夠獲得由該中心計算機系統(tǒng)生成的追溯碼。

    歐閣有機農莊負責技術的高管沈福慶說,該公司蔬菜追溯方式是使用企業(yè)自己的追溯碼,沒有和北京市農業(yè)局的信息中心連接。在家樂福商店內只能通過撥打該公司的400電話人工查詢產品信息,但記者多次撥打無人接聽。購買該公司盒裝蔬菜產品回家后,能夠登錄該公司網站查詢,但僅僅是該公司提供的單方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fā)現(xiàn),北京市農業(yè)局的可追溯系統(tǒng)和農業(yè)部農墾系統(tǒng)所設立的農產品可追溯系統(tǒng)并不兼容。而歐閣有機農莊的追溯系統(tǒng)與北京市農業(yè)局和農業(yè)部農墾系統(tǒng)的追溯系統(tǒng)更是無法兼容。沈福慶表示,該公司是一家全國性的公司,只能采用一個統(tǒng)一的追溯系統(tǒng),而全國各地實行農產品質量可追溯機制的城市追溯系統(tǒng)各不相同,他們無法加入任何一個系統(tǒng),只能自己建立一套系統(tǒng)。

    目前更多是宣傳策略?

    有專家說,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是一場偉大的革命,但很多人并不這樣看。天安農業(yè)總經理林源表示,他的公司實行可追溯生產以后,每年的成本比以往增加100萬元左右,但只有15種蔬菜實現(xiàn)了可追溯,“最大的成本就是組織成本,主要就是現(xiàn)在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生產,很難控制,我們在全國有22個基地,9個技術員整天在基地跑,人力成本受不了”,“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要牽扯我80%以上的精力,這是一個高成本的體系。”

    畢業(yè)于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在國內從事有機農業(yè)生產和銷售的張東(化名)談起家樂福的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時的反應是:“第一,家樂福及其供貨商能不能保證信息采集的客觀公正?如果不能保證信息記錄的準確性和錄入時不被修改,那還有什么意義?第二,家樂福及其供貨商能不能保證整個加工和運輸過程的可追溯性?第三,我們現(xiàn)在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有幾個消費者相信這個可追溯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可追溯?”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則說,歐洲之所以能建成這個體系,得益于農產品企業(yè)的大規(guī)模化。中國一些農產品生產企業(yè)的規(guī)模不大,農戶、小作坊太多,目前很難管理。

    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lián)合會會長馬增俊表示,目前超市蔬菜有90%來源于批發(fā)市場,只有不到10%由基地直接供應;而蔬菜零售中,早市、農貿市場和社區(qū)便利店占了總量的70%,連鎖超市僅占30%。北京平時的蔬菜自給率只有40%左右,必須依靠全國各地的配送,超市每天適時進貨和補貨的方式需要從批發(fā)市場進貨,如果每天從全國各地補貨進京速度很慢,路費也不夠。

    從這些情況看來,要實現(xiàn)真正的“可追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聞背景

    方興未艾的可追溯熱潮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說,家樂福是國內最早引進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大型超市,其于1999年引進該機制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與食品安全的壓力有關。

    隨后,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開始在中國萌芽。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頒布了  《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jiān)管暫行辦法》,提出了在流通環(huán)節(jié)建立“市場檔案可溯源制”。這是迄今為止在政府層面上對農產品可追溯機制最早的描述。

    2004年爆發(fā)的“蘇丹紅事件”成為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有力推手。

    農業(yè)部于2005年前后開始在農墾系統(tǒng)開展農產品可追溯試點,而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寧波、青島、成都等城市最早從2001年起已經高調宣布實行農產品可追溯機制,以應對被曝光得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

    胡定寰說,2004年以來,農產品可追溯體系一直是政府層面的熱門話題,從國家到地方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項目,80%以上與農產品可追溯機制有關。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qū)的中心城市以及合肥、武漢、南寧等城市競相宣布各自區(qū)域農產品的可追溯預期。2008年4月27日和11月5日的相關報道顯示,在商務部主持下,除了家樂福外,百聯(lián)集團、中百倉儲、武商量販、中商平價、蘇果、北京華普、沃爾瑪?shù)热珖?0多家大型超市全面加入農產品可追溯體系。

    農業(yè)部農產品安全監(jiān)管局監(jiān)管處專家張繼新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電話咨詢時表示,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目前在農業(yè)部正處于探索階段,農墾系統(tǒng)在2005年前后啟動了可追溯體系的建設,初期參與的企業(yè)有50家,后來每年都有新的企業(yè)加入。迄今為止,參與的企業(yè)沒有發(fā)生過任何事故,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政府也比較容易監(jiān)管。

    張繼新介紹,除了農業(yè)部農墾系統(tǒng)在試點外,主要是一些比較大的城市在進行試點,還沒有全國鋪開。

頂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最新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發(fā)表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質量新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