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其實,早在2007年,中國社科院發(fā)布《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就曾指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精英階層流失嚴重。
人才競爭,意義重大,就在本月,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就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養(yǎng)、人才引進的具體措施。
人才是強國之本,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被反復的強調,在此背景下,一股移民熱也就攪動了無數的社會情緒。
齊立新:
人才,包括企業(yè)家的流動,這種國際之間的發(fā)展,都應該是一種特別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單純只把中國的人才,部分群體獲得國外定居,看作是我們的失落。我請問,每年有那么多大量的外商投資企業(yè)涌入中國,中國的資本注入,以及有那么多人垂青中國這片土地,到中國發(fā)展,又說明什么呢?
主持人:
所以,辛教授,剛才您說我們的人才,目前來說作為初始階段由別的國家來培養(yǎng),這是一個好事。但是我們看到這只是一個現(xiàn)象,它背后是一個移民潮,而且這個移民潮的主體都是所謂的知識精英、財富精英。您覺得他們的出境、出國,對于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來說,是不是損失?就像剛才那位齊先生做出的答案,我想聽聽您的看法。
辛鳴:
其實我特別贊同他的判斷。我們的人才也好、財富也好,它總是要流動起來的,中國的人才可能流向世界、中國的財富可能流向海外。同樣,海外的財富也會流向中國,海外的人才也會流向中國。比如,最近我就看一份材料,上海浦東有一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它就把整個硅谷的研究團隊全買過來了,這個團隊都是外國人,都是金發(fā)碧眼,但是他們到了上海浦東工作得很好、很高興。為什么?他說在中國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有很好的施展抱負的平臺,所以他愿意到中國來發(fā)展。
對于人才也好,對于財富也好,我們不要老是想把它留住,苦苦哀求。不需要苦苦哀求,而是需要給營造平臺,提供發(fā)展的機遇,F(xiàn)在的中國社會,正好是具備有這樣的前提和空間,也就是我們剛才沒講完的話,中國社會現(xiàn)在屬于一個新興發(fā)展中國家,新興發(fā)展中國家有大量的發(fā)展空間,尤其是隨著我們中國社會發(fā)展方式的轉變,隨著我們產業(yè)結構的提升,大量高科技的人才越來越會有用武之地。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中國吸引人才,盡管我們有的同志可能說,現(xiàn)在我們好多條件還不太具備,我們腳底下的路可能還是坑坑洼洼的,抬頭看好像看不到什么前景,但是我說,看不到前景至少有無限的可能性。
主持人:
但是辛教授,剛才您說了,我們也在不斷的吸引外資,可是我們吸引外資好像誰都能來投資。但是,如果我們的人去國外要是移民的話,它的門檻是非常高的,動輒就是幾百萬、幾千萬。我們這么多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我不否認流動肯定是好的,但是這么流動法是不是個辦法?
辛鳴:
我可以再反問你一句,我們出去移民需要帶著幾百萬的錢出去移民,對吧?
主持人:
對。
辛鳴:
外商、外資投資進來,可能是幾千萬、幾個億的錢進來。
主持人:
但是有一種說法,剛才短片里面也提及了。我們現(xiàn)在姑且先把它圈起來,流失的是整個社會的中堅人群,受過良好的教育,說流利的英語,有多少年實實在在的工作經驗,還要有自己的六位數字的財富,這些人才能夠進入到國外的門檻中去。這些中堅力量走了,取得國外的國籍了,對我們來說難道真的不是損失嗎?
辛鳴:
當然我們從表面看來,確實好像是我們的人才走到國外去了,甚至有些人才已經轉換國籍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承認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但是我們一定要強調的就是,人才要從國際視野來看,我相信他們這些人才,他們之所以現(xiàn)在選擇離開中國,他們可能是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在在中國這種發(fā)展環(huán)境下,他們好像找不到更好的發(fā)展舞臺和平臺,所以他們到國外去了?墒请S著我們中國社會進一步發(fā)展,我相信吸引大量人才回到中國的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