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查德·奧康納博士“出于好奇”在實驗室里分析中國香煙的成分時,他恐怕想不到會找到一道新配方。這位美國羅斯韋爾帕克癌癥學(xué)會(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中國13個品牌的香煙中重金屬含量是加拿大香煙的2~3倍。
2009年10月12日,山西省安澤縣農(nóng)民在家里晾曬煙葉。 沙浪攝
重金屬包括砷、鎘和鉛。它們無一例外是冷血殺手: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鎘被歸類為“頭等致癌物”,可能引發(fā)肺纖維化和腎臟病變;鉛可能造成頑固的便秘,并破壞人體造血系統(tǒng)。
10月7日,這一研究結(jié)果在美國健康政策雜志《煙草控制》(Tobacco Control)上發(fā)表。對于大洋彼岸的中國煙草業(yè)來說,這可真不是個好消息。這里每年生產(chǎn)2萬多億支香煙,擁有3.5億名中國煙民,并且每年有110萬中國人可能死于吸煙及二手煙導(dǎo)致的相關(guān)疾病。
煙草界的“三聚氰胺事件”
想要在一根香煙中尋找到重金屬的蹤跡并不容易。
從2005年12月開始,一個由中國、美國、加拿大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北京、上海、廣州、鄭州、沈陽、銀川、長沙等7個城市購買了78種“當?shù)劁N量最好的香煙”。這些用于測試的香煙都被小心翼翼地包裝起來,并于次日由快遞送往羅斯韋爾帕克癌癥學(xué)會。
這家癌癥學(xué)會始建于1898年,是美國最早建立的癌癥研究機構(gòu),并最早開展了肺癌與吸煙相關(guān)性的研究。這次對中國香煙的研究是國際煙草控制政策評估項目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團隊還在分析世界上20多個國家的煙草狀況。
為了保證香煙的品質(zhì),研究者將它們裝進編著號碼的白色箱子,然后儲存在一間巨大的冰庫里。在接受測試以前,這些來自中國的香煙都保存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冰庫外鐵門緊鎖,守衛(wèi)森嚴。
針對重金屬的測試在2007年秋天開始。據(jù)研究小組成員、加拿大滑鐵盧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研究員李強回憶,由于經(jīng)費緊缺等原因,最終只隨機抽取了13種品牌。它們的品牌(型號)是:白沙(銀)、大前門(軟包)、都寶(新)、雙喜(低焦油)、黃金葉(世紀之光)、吉慶(紅)、紅河、紅金龍(硬包)、紅梅(黃)、紅旗渠(金)、紅塔山(常規(guī)紅包)、石林(白)、壹枝筆(硬包)。
經(jīng)過檢測,研究人員得到了以下數(shù)據(jù):每克香煙平均包含0.82微克(1微克等于一百萬分之一克)砷,3.21微克鎘,以及2.65微克的鉛。
單獨的數(shù)據(jù)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奧康納決定選擇加拿大香煙作為參照組,因為“加拿大的香煙制造商和進口商都被嚴格地要求測量煙草中的金屬含量”。
一個不太樂觀的結(jié)果出現(xiàn)了,除了鉻含量持平外,中國香煙中的鉛、鎘、砷等3種物質(zhì)都遠遠高于加拿大香煙。
盡管沒有針對煙草中重金屬危害健康的研究,但人體每天攝取重金屬的正常范圍分別為砷0.1~0.3微克,鎘0.6微克,鉻0.05微克。有人粗略地進行了換算,一包普通包裝的香煙約含14克煙絲,以此次檢測中鎘含量最高的品牌香煙來計算,抽一包煙就吸進去35微克鎘,僅僅3個月時間,鎘就可能累積到足以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的量。
據(jù)此,不少媒體稱之為“中國香煙重金屬門”事件,并將之比作煙草界的“三聚氰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