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炮”話對策
“糊精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解抗奶”……
中國奶怎么了?我們找到了人稱“奶業(yè)第一大炮”的王丁棉,誰料,剛提到“皮革奶”,他的嗓門就提高了八度,“ 這事我一點都不覺得新鮮,在乳制品尤其是含乳飲料中,放皮革水解蛋白,又不是今天在金華這個企業(yè)才發(fā)現(xiàn)的。早在四五年前,我們就已經發(fā)現(xiàn)了,當時不也跟你披露過嘛!”
“4年后,再次發(fā)生這樣的丑聞,你一點都不用奇怪,一直有人在用,(曝光)是遲早的事!”王丁棉說,業(yè)內針對形形色色的牛奶造假現(xiàn)象一直斗爭不斷,他唯一覺得驚奇的是,在三鹿奶粉事件后,晨園乳業(yè)還斗膽沖紅燈,挑戰(zhàn)國家法規(guī), “難不成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王丁棉說,從性質上,往乳制品或者含乳飲料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與添加三聚氰胺危害性并無差別,“如果添加的量到了一定程度,我看也會出現(xiàn)命案!”
他再一次提到阜陽大頭娃娃事件,“我們業(yè)內很清楚,營養(yǎng)不良不可能導致那么嚴重的腦水腫問題,我懷疑就是皮革水解蛋白重金屬中毒。”
“有人專門收集皮革邊角料,提煉皮革水解蛋白銷售。道理很簡單,這樣做可以牟取利潤,如果成本很高,他會放這些東西嗎?”
“罪不在水解蛋白,罪在不法廠商,F(xiàn)在如果說水解蛋白都不可以使用,這也是錯誤的,關鍵問題在于皮革水解蛋白。“他說,國外也有用新鮮的牛皮、豬皮提煉水解蛋白用作食品添加劑的,但絕對不是我們這樣用化工污染過的皮革邊角料。
王丁棉說,《新民周刊》2005年3月曝光“皮革奶”后,不到半年,這一現(xiàn)象又死灰復燃。他有點困惑的是,三聚氰胺事件發(fā)生后,也有媒體甚至一些地區(qū)的質監(jiān)部門問他到底還有別的什么蛋白替代物,“除了三聚氰胺、水解蛋白,還有沒有別的,我不敢說,因為各地研發(fā)的東西我無法都掌握。不過,我跟媒體還有一些地方的監(jiān)管部門提出過要注意皮革水解蛋白,但看來并沒有引起重視。”
兩個星期前,王丁棉出差廣東陽江,在市面上發(fā)現(xiàn)了內蒙古某廠家的產品,打著“牛初乳”的口號,字體很大,但下方卻用很小的字體在不經意的地方寫著“含乳飲料”。“220毫升居然賣到8元錢,我看最多成本不過5毛錢,其中盒子就占了3毛錢。我就懷疑這里面有水解蛋白的成分,否則成本不可能那么便宜的。”
王丁棉氣不打一處來,“這種造假的技術都是專家提供的,沒有專業(yè)人士的指引,農民養(yǎng)牛就算養(yǎng)100年也養(yǎng)不出三聚氰胺!”他說,“皮革奶”也是如此,兩年前,有些地方公開叫賣假牛奶配方,“這玩意也有市場行情變化,原來一份配方據說2000元,后來降到800元、500元,有些地方,甚至給個一兩萬元,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造出假牛奶。”
“我問你,這樣的造假配方,不是專門搞技術研究的,誰能發(fā)明?!”王丁棉揭露,“配方購買者又進一步賣給下家,如此,造假技術最終擴散。”
有“專家”在晨園“皮革奶”曝光后表示,皮革水解蛋白比三聚氰胺更難檢測,王丁棉認為不然,“這是不是在為監(jiān)管部門推卸責任?直接檢測氨基酸,不到兩個小時就能檢測出來!如果檢測六價鉻也不是很難!”
據介紹,皮革水解蛋白粉檢測只需取5ml乳樣,加除蛋白試劑5ml混合均勻、過濾、沿濾液試管壁慢慢加入飽和苦味酸溶液約0.6ml形成環(huán)狀接觸面。如果環(huán)狀接觸面清亮,就表明不含皮革水解蛋白;如果環(huán)狀接觸面呈現(xiàn)白色環(huán)狀,說明乳樣含皮革水解蛋白。
“問題是,質監(jiān)部門以前并沒有把皮革水解蛋白這一項列入常規(guī)檢測項目,”王丁棉說,“我一直納悶,為什么這個現(xiàn)象存在多年,就一直沒有引起重視?非要出了人命或者有人舉報,事情鬧大了,才能引起重視!”
他認為監(jiān)管部門的工作思路有待改進,目前國內的質檢部門大多是一種上級安排、下級執(zhí)行的自上而下的突擊檢測,缺乏日常監(jiān)管。“一頭豬,七八個部門管不活,一瓶奶,十幾個部門管不了,說的就是這種尷尬。”
王丁棉認為,質監(jiān)部門應該主動出擊,去尋找問題,而不是等問題暴露了再去檢測。
他認為晨園“皮革奶”并非個案,“我非常同情矛盾中的消費者,不喝也不行,喝了又不放心。盡量不要往最壞的角度想,問題畢竟主要還是存在于一些不法的小企業(yè)。”
王丁棉提醒,含乳飲料因為隱蔽性強,口感強、量大、產品含奶要求成分低,因此使用水解蛋白的可能性更高。
54歲的王丁棉多年來一直在揭露奶業(yè)的各種不正,F(xiàn)象,2005年,他曾揭露過在乳制品、含乳飲料中添加甘胺酸的問題。甘胺酸分為四類:醫(yī)療級、食品級、飼料級、農藥級,其產品要求依次下降,后兩種絕對不能用于食品生產。王丁棉說,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家達到醫(yī)療、食品級甘胺酸生產要求的廠家,所需的醫(yī)療、食品級甘胺酸全部依賴進口。
但當年,王丁棉從河北20多家生產飼料級、農藥級甘胺酸的企業(yè)了解到,他們的買家很多都是做食品的,其中一家甘胺酸廠反映,他們一年中接待了七八家廣東企業(yè)。這家甘胺酸廠擔心出事,托人找到王丁棉,希望他能夠阻止廣東的買家非法使用甘胺酸,以免出人命。
王丁棉將此事告知媒體,后來,國家工商總局聯(lián)合質檢部門檢查,“在全國發(fā)現(xiàn)38家非法使用甘胺酸的企業(yè),廣東就有六七家。”
他不敢肯定甘胺酸問題現(xiàn)在有沒有死灰復燃,“我們冒著一定的危險去揭露造假問題,但換來的只是暫時的穩(wěn)定,捅出去,當?shù)貢匾,但一陣風,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將正式施行,對食品添加劑有了明確要求,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后,方可列入允許使用范圍,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晨園事發(fā)后,金華質監(jiān)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舉一反三,特別要加強對牛奶加工企業(yè)的企業(yè)主的誠信、法律、道德等方面意識的教育。
不過,王丁棉相信,靠高估廠家的道德感和自覺性,帶不來食品安全的結果。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描繪資本逐利時曾說,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缺乏監(jiān)管的自律是行不通的,關鍵還是要看法規(guī)能否真正得到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