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yè)里的產品往往不遵從線性增長的規(guī)律,只要是踏準節(jié)奏并解決了行業(yè)痛點的商業(yè)模式,往往都會一飛沖天,以裂變式的指數級增長速度刷新行業(yè)紀錄。走社交電商、拼團模式的拼多多就是一個例子,據說馬上融資30億美元;輕松籌旗下的輕松互助健康保障服務也是如此,兩年時間里,輕松互助健康會員數突破4000萬,累計發(fā)放互助金總額1.25億元,在互助金總額、支付比例等多個指標上均保持了遙遙領先的姿態(tài),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助健康保障服務平臺。
互助體現了互聯網的本質
相信不少人很感興趣,輕松互助有如此逆天的用戶增長速度,到底是一款什么樣的健康保障產品呢?其背后的產品價值和運營邏輯又是怎樣的“方程式”,才能快速晉級“網紅”,成為健康保障行業(yè)里的香餑餑。
簡單說,輕松互助是一種由公益基金會監(jiān)督的健康互助機制,解決一些經濟實力不足、無力購買商業(yè)健康保險產品人群的需求。用戶健康時預存10元,就可以加入互助計劃,成為互助會員。一旦有會員遭遇大病困擾,則其他會員在互助金中均攤醫(yī)療費,幫助渡過難關,即“一人患病,眾人均攤救助金”。不僅如此,在基礎健康保障服務之上,輕松互助每一個用戶都對應唯一的會員卡,還引入了綠色就醫(yī)通道、在線問診、健康商城等增值業(yè)務。
而且圍繞著用戶細分市場,輕松互助在產品形態(tài)不斷開辟出新的服務,最近上線了專門為“輕疾”人群服務的“輕疾互助行動”服務,患有乙肝、糖尿病、高血壓等60種特定疾病的人群可以加入互助計劃,最高可獲得10萬元的互助金。再者,為了解決企業(yè)員工大病健康保障單一、商業(yè)保險覆蓋不足的問題,輕松互助還為企業(yè)量身定制了單獨的專戶入口,成為企業(yè)為員工提供高性價比健康保障的一個新的選擇。
輕松互助身上還有一個優(yōu)勢特征,由于涉及互助金和資金安全問題,輕松互助所有的互助金均進入銀行專門設立的托管賬戶中,由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監(jiān)督款項使用,定期安排會計事務所嚴格審計,信息實時發(fā)布,接受公眾監(jiān)督,資金監(jiān)管規(guī)范且公開透明。在信息審核、評估及互助金給付方面,輕松互助同樣有嚴格的機制保障和風控系統(tǒng)。
可以說,輕松互助具有典型的互聯網的基因特征,是互聯網和社交催生的創(chuàng)新互助模式。如果沒有互聯網和社交的力量,互助的模式就不可能成行,更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聚集起巨大流量的用戶。因為受地域限制,傳統(tǒng)線下模式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開辟新賽道,消費者和投資人實現了雙贏
在了解了輕松互助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后,可能就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在互聯網行業(yè)里具備裂變式增長能力的產品,身上大都有相同的特質,比如解決了用戶端的痛點,釋放了剛性需求,所以才能一發(fā)不可收拾,短時間裹挾起數千萬的用戶。
談消費者端的益處,放在國內大健康保障領域的現狀來看。當前,國內公眾健康保障服務領域并不健全,覆蓋不完備,準入門檻較高的商業(yè)保險覆蓋率低于1%,而且不少健康保險產品在理賠范圍方面存在諸多的復雜條款,讓用戶心存顧慮。
輕松互助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就是極低的準入門檻,他們可能掏不出太多的錢來購買醫(yī)療保險,但也不想遭遇大病后陷入痛苦和無助,互助的健康保障服務正好滿足了這部分人的健康保障需求。一年掏很少的錢,就能大大緩解大病的后顧之憂,還不用擔心透明度、誠信度等問題,一旦得病就能得到及時給付,這樣高性價比、靈活性強的健康保障服務是傳統(tǒng)醫(yī)療保障、商業(yè)保險產品所不具有的。不管你是企業(yè)的員工,還是個人身份的用戶,也不管你是少兒、中青年,抑或是老年人群體,輕松互助的細分產品幾乎囊括了各個年齡段的互助計劃。
另一方面對投資人來說,也是受益的一方。輕松互助相當于在健康保障服務領域開辟出了一條新賽道,又處于大健康產業(yè)的風口上,而且在互助健康服務領域拿到了行業(yè)第一的位置,投資人自然會重磅“押注”。可以預見,互助健康保障服務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隨著越來越多剛性需求用戶涌入進來,以及互助產品細分市場的擴展,用戶的增速會迎來更大的爆發(fā)窗口。
有了指數級增長效應的互助健康業(yè)務的推動,讓輕松籌搭建的公眾健康保障服務更加立體化,商業(yè)模式更完整,早期介入的投資機構就能獲得高成長所帶來的回報。資料顯示,三年成長時間里,輕松籌已完成多輪融資。2014年獲得IDG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6月獲近2000萬美元B+輪投資,騰訊、IDG資本、德同資本、同道資本參與其中;2017年年初完成了28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IDG資本旗下成長基金領投,騰訊、IDG、德同資本、同道資本及道生資本等跟投。資本的輸入也推動了輕松籌在用戶、業(yè)務層面的快速增長。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向全世界輸出“中國方案”
互助、眾籌模式并非是中國首創(chuàng),但卻在中國市場玩出了新高度,通過深度的實踐應用跑通了商業(yè)邏輯。因為中國市場的用戶體量足夠大,建構和探索創(chuàng)新業(yè)務模式方面,更容易形成成熟、完善的健康保障解決方案。而且從全世界范圍看,健康保障服務的缺失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在泰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存在著相同的健康保障行業(yè)現狀,輕松互助一旦在中國實現了創(chuàng)新突破,就可以作為“中國方案”,向全球輸出成功經驗和模式。
當前,全球社會正處于大轉型、大變革的重要發(fā)展拐點上,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化視野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發(fā)展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輕松籌的健康保障模式具有創(chuàng)新、可復制的特征,可以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國門,以中國成功示范樣本的姿態(tài)進入國際市場,讓更多的人從中獲益,而輕松籌也能突破國界,博得更大的商業(yè)發(fā)展空間。
四重健康保障體系,全生命周期覆蓋
輕松互助僅僅是輕松籌所構建的全生命周期、全人群覆蓋的四重健康保障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除了輕松互助外,輕松籌還提供大病救助、輕松公益、輕松e保三個層面的健康保障服務,覆蓋了健康前、中、后整個進程,是國內最大的公眾健康保障服務平臺。而且四重健康保障服務可以共享用戶、流量、技術、平臺等資源,形成彼此協同放大的效應,帶來的用戶及業(yè)務的增長加速度更大,構建了極高的競爭壁壘。
以輕松籌最早發(fā)起的大病眾籌來說,通過“社交+眾籌”的模式,幫助大病患者和家庭籌集治療費用,是守護公眾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截止目前,已幫助超過160萬個家庭籌集超過200億善款;輕松籌作為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與中國紅十字會等公益機構建立對接合作,發(fā)揮互聯網籌款的優(yōu)勢,匯聚了社會力量和愛心;最后一項則是互聯網健康保險銷售平臺輕松e保,面向經濟實力更強的人群,與平安、國壽、泰康、安心等14家保險公司合作,從健康保障需求出發(fā)定制保險產品。最新數據顯示,輕松e保單日保險保障突破1300萬元,單月破億。
可以說,這四層體系將全社會每一個人的健康保障需求涵蓋了進來,有效彌補了基本醫(yī)保、商業(yè)保險覆蓋面不足的短板。能做到這一點著實不易,因為國內健康保障服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尤其是大病眾籌、輕松公益具有典型的公益慈善的特征,輕松籌所搭建的四重健康保障服務身上既流淌著“社會公益、社會意義”的血液,同時在商業(yè)層面上也找到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互聯網是平等、自由的,是新時代賦予的力量,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輕松籌希望將創(chuàng)新的力量引入到健康保障服務領域,消除階層差異,打破邊界,通過不同階層保障產品間的“價值傳遞”,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健康保障服務,讓每一個家庭都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信心。而正是在這一價值觀的驅動下,輕松籌才短時間內完成了5.5億用戶的覆蓋,200億元的籌款總額,成為互聯網健康保障領域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