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類食品平均合格率為97.8%
江蘇節(jié)日熱銷食品質量同比提升
□ 顧永華 本報記者 蔡美萍
前不久,江蘇省質監(jiān)局開展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熱銷食品質量專項監(jiān)督檢查。本次共抽查食品、針織、保暖內衣、羽絨服等節(jié)日熱銷產品6406批次,合格6251批次,平均合格率為97.6%,較2011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本次共抽查大米、蛋制品、水產加工品、黃酒以及部分地方特色食品等39類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5606批次,平均合格率為97.8%。其中,大米、代用茶、掛面、可可制品、膨化食品、啤酒、乳制品、食醋、食糖、水產加工品、糖果制品、味精、小麥粉13類食品質量較好,合格率均為100%。抽查的餅干、茶葉、炒貨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加工品、方便食品、罐頭、含乳食品、黃酒、雞精、醬腌菜、醬油、蔬菜制品、水果制品、食品添加劑、速凍食品、調味料、飲料18類食品質量較好,合格率均在95%以上。抽查的純凈水、豆制品、蜜餞產品質量較差,合格率均低于95%。
抽查炒貨及堅果制品212批次,合格208批次,合格率為98.1%,較2011年上升0.7個百分點。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2種產品的霉菌、酵母等微生物含量超標。其中,常州市迷你炒貨加工場生產的“黑金剛”,霉菌含量超過標準規(guī)定5.6倍。海安縣華泰芝麻加工廠生產的精選水洗芝麻,霉菌含量、酵母含量分別超過標準規(guī)定3.2、1.2倍。二是有1種產品過量使用甜蜜素。盱眙縣金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西瓜子,甜蜜素含量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1.2倍。三是有1種產品的酸價(以脂肪計)超標。宜興市新街永明炒貨加工場生產的葵花子,酸價(以脂肪計)超過標準規(guī)定1.4倍。
抽查豆制品136批次,合格129批次,合格率為94.9%。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4種產品的菌落總數超標,其中,蘇州市龍鳳食品有限公司、蘇州高新區(qū)利男居食品廠生產的鹵汁豆腐干,菌落總數分別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347倍、147倍。二是有3種產品違規(guī)使用食品添加劑,溧陽市天目湖肉類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蜜汁豆腐干、南京市浦口區(qū)盧錦記茶干廠生產的盧錦記茶干檢出了禁用添加劑甜蜜素,揚州維揚豆制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五香茶干違規(guī)使用了防腐劑脫氫乙酸。
抽查黃酒產品102批次,合格97批次,合格率為95.1%。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3種產品的酒精度或氨基酸態(tài)氮或非糖固形物等黃酒特征指標達不到標準要求,其中,南通千山酒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清爽型黃酒,非糖固形物含量僅為0.4克/升,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僅為0.06克/升,分別僅為標準規(guī)定的5.7%、35%,涉嫌制假。二是有兩種產品的菌落總數超標,沛縣華豐黃酒廠生產的花雕酒,菌落總數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22倍,其酒精度僅為7度,低于明示值10度,且檢出了禁用添加劑苯甲酸。
抽查純凈水752批次,合格685批次,合格率為91.1%。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56種產品的菌落總數超標,有12種產品的霉菌和酵母含量超標。其中,徐州東發(fā)飲品廠生產的飲用純凈水,菌落總數超過標準規(guī)定的245倍。二是有14種產品的電導率超標,其中,海安縣李堡鎮(zhèn)小咚泉純凈水廠生產的飲用純凈水,電導率超過標準規(guī)定59倍。三是有2種產品的游離氯含量超標,徐州市漢王龍劍泉純凈水廠生產的純凈水、常州市萬里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純凈水,游離氯含量分別超過標準規(guī)定200倍、20倍。四是有2種產品的溴酸鹽含量超標。
抽查雞精、醬油、食醋、食糖、調味料、味精等6類調味品545批次,合格539批次,平均合格率為98.9%。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2種產品的菌落總數超標,其中,昆山全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白胡椒粉,菌落總數超過標準規(guī)定26倍。二是有2種調味料的鉛含量超標,興化市佳美調味品廠生產的五香粉,鉛含量超過標準規(guī)定5倍;興化市友銀調味食品廠生產的孜然粉,鉛含量超過標準規(guī)定10倍,其灰分超過標準規(guī)定1.9倍。三是有1種醬油產品的特征指標氨基酸態(tài)氮達不到標準要求,徐州恒信醬醋廠生產的紅燒醬油,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僅為標準規(guī)定的52.5%。
抽查蜜餞159批次,合格156批次,合格率為98.1%。抽查企業(yè)蜜餞產品59批次,合格56批次,合格率為94.9%。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2種產品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胭脂紅或甜蜜素,其中,鎮(zhèn)江市先達先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情人梅,甜蜜素含量超過標準規(guī)定2.8倍。二是有1種產品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標,徐州阿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紅薯條,二氧化硫含量超過標準規(guī)定3.1倍。
抽查食品添加劑213批次,合格208批次,合格率為97.6%。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有5種產品的標志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是未按要求標注成分、使用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劑等。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