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小村獻“大服務”
——記山東榮成檢驗檢疫局龍眼港辦事處
本報通訊員 閆 亮 閆新良 張 勇
題記
黨的十八大為我們探索中國特色質檢工作道路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中國質檢人特有的貢獻。 ——摘自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11月16日在傳達十八大精神時的講話
滄海茫茫,氣象萬千。
在山東半島的最東端、中國大陸伸向海洋的深處,有一處因秦始皇東巡而馳名中外的美麗勝景——天盡頭。
這里是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地方,是中國海岸線上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是中國的“好望角”。
這里有我國第一個村辦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龍眼港,這里駐扎著全國檢驗檢疫系統(tǒng)唯一駐村辦事處——山東榮成檢驗檢疫局龍眼港辦事處(以下簡稱龍眼辦)。
他們駐守在最基層的農村,工作在最一線的口岸,干著最普通的工作,卻用滿腔真情詮釋著“大服務”理念,力爭將服務質量提得更高、將服務內涵做得更深、將服務范圍擴得更廣、將服務措施落得更實……
高速通關服務
造就一個村辦港口的傳奇
平均兩分鐘一個集裝箱通關!
今年11月7日,龍眼港至韓國平澤港客滾班輪航線入境的143個集裝箱,從9時到13時50分,僅4小時50分就順利通關。許多人對此大為震驚,但西霞口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業(yè)務人員王璽偉卻習以為常,平淡的語氣中帶著贊許:“龍眼辦工作人員實施的高速通關服務,這里應該是全國通關速度最快的口岸了!
2011年11月30日,中韓陸海聯(lián)運汽車貨物運輸龍眼通道正式開通,這一被山東省政府省長助理周齊稱為“門到門”運輸的新型物流通道,使龍眼港成為對韓國經貿、物流合作的“橋頭堡”。
為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龍眼辦提出了“集裝箱不落地”的目標,對來料加工的進口原料,除高風險產品外,全部實施“口岸直通式放行”模式,口岸免予查驗,直接放行至貨地企業(yè)廠庫實施檢驗檢疫。對需現場查驗的進口貨物實行“查驗預告”制度,由海運公司在國外將進口艙單等有關信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報送辦事處,在卸船時即可將需要查驗的貨物直接卸到查驗區(qū),避免來回倒箱給企業(yè)造成負擔。為加快旅客查驗速度,該辦事處積極探索,對多次往返旅客實行“兩檔兩卡”通關模式,提高了通關效率。
2001年10月,西霞口村辦港口龍眼港開通至韓國客滾班輪航線。龍眼辦的11名同志,克服遠離城市、生活工作環(huán)境艱苦等困難,以服務港口發(fā)展為先,用高效優(yōu)質的服務,將一個村辦港口由少人問津的陸路末梢變成了客貨繁忙的海陸節(jié)點,年均檢驗檢疫進出港國際船舶800多艘(次),出入境人員20余萬人(次)。目前,這條航線已成為國內單航次出入境韓國旅客最多的航線。
貼身對接服務
助推一個支柱產業(yè)的崛起
走進位于榮成市俚島鎮(zhèn)的三星重工業(yè)(榮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成三星)作業(yè)區(qū),弧光閃耀、焊花四濺……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一組組整裝待發(fā)的巨大分體船段,在初冬的暖陽下,閃著柔和的光,給低迷的造船行業(yè)抹上了一筆靚麗的暖色。
榮成三星是由世界第二大造船業(yè)企業(yè)——韓國三星重工業(yè)(株)投資5億美元、在中國設立的大型船體分段制造海外基地,也是榮成造船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年產能為30萬載重噸。
從大型進口造船設施設備到小型的生產工具,從高端船用鋼板、舾裝品到普通的焊絲、焊材,從船舶檢疫到油漆等危險化學品進口監(jiān)管……作為一個投資數億美元、以進料加工為主的大型外資造船企業(yè),進出口數量之大、品種之雜、監(jiān)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對此,龍眼辦人迎難而上,以貼身對接服務兌現了“寧可人等船、不讓船等人”的承諾。無論是在工程建設期還是投產后,該辦事處始終嚴格監(jiān)管進口貨物,積極探索進口船用設備及材料的檢驗監(jiān)管模式,保證進口設備及材料盡早投入使用和建造船舶按時下水。僅去年1月到今年10月就檢驗檢疫進口船用設備及材料240多批,貨值4.87億美元。
今年2月1日,包括船用油漆在內的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被納入法檢目錄。但榮成三星的國外油漆供應商卻未按要求提供中文安全數據單。龍眼辦工作人員聞迅后,第一時間深入企業(yè),提供中文數據單樣表,與企業(yè)共同協(xié)商,與國外供應商的有效對接,當場解決了問題。榮成三星管理部部長、韓國人具才吉伸出了大拇指,用生硬的普通話表達著感激:“榮成三星能發(fā)展到今天,離不開榮成局,特別是龍眼辦的支持。從籌建到現在,他們給了我們太多的幫助,我們銘記在心,深表感謝。”
其實,又何止是榮成三星,西霞口造船、韓國伽耶造船、百步亭船業(yè)都得到了龍眼辦的傾力扶持。
在榮成三星等一大批企業(yè)的引領下,2011年,榮成市被山東省政府確定為“全省船舶工業(yè)聚集區(qū)”、“山東省優(yōu)質船舶制造生產基地”,當之無愧地成長為榮成藍色經濟區(qū)建設的支柱產業(yè)。
拓展延伸服務
續(xù)寫一個外商獨資鎮(zhèn)的興盛
港西鎮(zhèn),距離龍眼港10多公里,因有信誠電子、碧陸斯電子等近40家光電子企業(yè)進駐,成為遠近聞名的“外商獨資鎮(zhèn)”。
這些以進料加工為主的外資企業(yè),進口的端子等配件原料數量大、品種雜。按傳統(tǒng)的檢驗模式,僅現場抽樣檢測就需要一兩天時間。對此,龍眼辦積極探索,率先推出了“備案核查”監(jiān)管新模式,對占進口絕大多數屬于CCC目錄之內、卻在適用范圍之外的電子原器件,簽發(fā)核查證明,實行直接入境驗放。這一查驗方式受到了山東檢驗檢疫局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為更好地服務“外商獨資鎮(zhèn)”,龍眼辦提出將服務向前延伸、向后拓展,多次深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進行深度調研,搜集國際市場信息,幫助企業(yè)轉型升級。榮成信誠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機械硬盤盒為主的韓商獨資企業(yè),在龍眼辦監(jiān)管人員的幫助下,順利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固態(tài)硬盤盒生產。目前,該企業(yè)月均出口固態(tài)硬盤盒20多萬個。今年9月,港西鎮(zhèn)單月完成出口總值3.35億美元,其中出口貨值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和28.6%。
黃海之濱,龍眼灣畔,風起潮涌,波瀾壯闊。在這個中國海岸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龍眼辦人掛帆濟海,駛向更廣闊的深藍……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