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紅蛇果、澳大利亞橘子、泰國榴蓮、越南火龍果、菲律賓香蕉……如今,沈陽街頭各種水果店和大型超市內,這些貼著“洋標簽”的進口水果越來越多,售價也幾乎是國產同品類水果的兩倍。那些摸上去像蠟塑一樣的水果,真的是從國外進口的嗎?進口水果的“身份證明”就是身上貼的標簽嗎?
知情人士揭秘說,其實幾分錢就能買到一張洋水果標簽。
超市水果標簽標注混亂
昨天,沈陽晚報記者走訪了位于青年大街上的兩家大型超市,在水果銷售專區(qū),都有進口水果在銷售。但是,無論是超市制作的標簽,還是水果自帶的包裝,都比較混亂。
沈陽晚報記者在一家超市看到一款進口蘋果,商品名稱為姬娜蘋果,標簽標注的產地為美國,蘋果上貼的小標貼卻印著NEW ZEALAND(新西蘭);還有一種標識為黃西柚的水果,產地標明為日本,但柚子上的小標貼印著CYPRIA(塞浦路斯)的字樣。更可笑的是,椰子的標簽上,產地寫的竟然是“遼寧”。沈陽晚報記者詢問銷售人員:“遼寧能產出椰子嗎?”銷售人員無所謂地說:“產地就是隨便打上去的,你看價格就行,價格是對的。”
在另一家超市的柚子特賣區(qū),標簽寫的是“沙田柚”,柚子的包裝卻印著“美國柚子”的字樣。沈陽晚報記者向超市果蔬區(qū)的負責人求證,這種柚子到底是不是美國的。該負責人說:“三塊六毛八一斤,你說能是美國的嗎?就是廣西沙田的。”至于柚子的包裝上寫著來自美國,該負責人的解釋是,超市進貨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就是一種包裝形式而已。
洋水果標簽幾分錢
在大東區(qū)的一家水果批發(fā)市場,幾乎每家水果批發(fā)點都在銷售進口水果,不過,他們都承認,其實賣的基本都是在南方種植的外國引進品種。至于在水果身上貼上洋標簽,一家水果批發(fā)店的張老板說:“大家不都在貼嘛,貼上洋標簽,不是好賣嘛。這些洋標簽都是國內印刷的。”
沈陽晚報記者在淘寶網上查找“水果標簽”,發(fā)現有這樣銷售內容的商家有近千家。
在一家“特價供應不干膠標簽,定做水果標貼”的淘寶店網頁上,美國產新奇士橙、智利奇異果、日本豐甜瓜、新西蘭蘋果、巴基斯坦甜橙、美國蛇果……總計好幾十種水果洋標簽,全是按沓出售,折算到每張標簽上,只有三四分錢。
位于三經街上的一家水果店,一款橘子的身上貼著澳大利亞的洋標簽,老板卻明確表示,這種橘子來自廣東。這位老板說:“哪有那么多進口的呀,都是南方的水果,標貼是后貼的。不過,大家確實都看不出來到底是不是真進口的。”
洋水果是“洋二代”
沈陽晚報記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的水果銷售專區(qū)看到,菲律賓香蕉每斤售價為5.5元,而國產香蕉每斤3.5元;美國尤力克檸檬的售價13.99元/斤,四川檸檬則為6.5元/斤;智利黑布林的售價為23.5元/斤,而遼寧黑布林為14.99元/斤。整體比較下來,洋水果的價格基本上是國產水果的兩倍左右,相差懸殊的則高達四五倍。比如國產的橘子10塊錢3斤,而澳大利亞的橘子每斤賣到16.8元。
業(yè)內人士揭秘說,真正的進口水果進入我國是從指定的口岸進境,而且要經過審批、海關報關和檢疫許可等許多手續(xù)。我國指定的進口口岸包括廣州、上海、大連、北京、天津等,沈陽市面上銷售的很多所謂的“洋水果”其實是果農從國外引進水果品種在國內種植的,屬于移植后的“洋二代”。比如,“美國紅提”引進后,在山東、湖南、湖北都有大面積的種植,口感幾乎與進口的差不多。“美國臍橙”則大部分產自江西。
沈陽晚報記者 谷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