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口岸走筆”采訪小組口岸行印象
最鮮活的新聞來自基層,最生動的新聞語言來自基層;鶎邮切侣劰ぷ髡叩那楦兄蟮乐、活力之根。
正如廣東檢驗檢疫局局長李延輝為采訪組送行時所言:“基層既是落實各項大政方針、中心工作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第一現(xiàn)場,也是預防、發(fā)現(xiàn)和處置各種問題、克服各種困難、抓好工作落實的第一道關口、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報道好基層的現(xiàn)時現(xiàn)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我們看到了奮戰(zhàn)在基層一線的檢驗檢疫人“為質量而戰(zhàn)”的精神和氣概,看到了那些以激情支撐的群體、個人所呈現(xiàn)的良好狀態(tài)……
廣東記者站站長 張啟甲
百多年來,先行先試,善破善立,敢為人先等新觀念、新思潮、新創(chuàng)舉,在南粵廣東早已根深葉茂,更生迸發(fā)。應當說,悠久而獨特、平和而躍動、執(zhí)著而通融的廣東,是一個富礦,不斷地開采,就有不斷的創(chuàng)造。輸出思想,輸出觀念,輸出策略,輸出模式,更輸出不斷求新求變的激情和干勁。
沿著歷史的脈絡走進去,順著名人權威的言說走回來,廣東的輪廓風貌日漸清晰,廣東的屬性內涵也日漸突顯。
梁啟超說:“廣東在中國的地圖里面它是邊陲,在世界的地圖里面,廣東就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交通第一通道。”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費正清說:“面海的文化早熟,西方近代文明轉入中國以粵為始”。
當“春天的故事”唱響開放改革,廣東又成為了鄧小平的講話、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的科學發(fā)展觀的發(fā)布地?梢哉f,中國現(xiàn)代化的進軍,正是在廣東這一海灘,最先登陸,吹響號角。
乘勢而為的廣東檢驗檢疫人,在落實《質量發(fā)展綱要》和“十二字方針”的現(xiàn)時現(xiàn)為中,腳踏“中心”、“通道”,正在孕育或已經有了哪些“早熟”和創(chuàng)舉,便成了我們這次“廣東口岸走筆”的主要任務。
牢記“深入,踏實,有一說一,具體實在,就寫基層當前在做什么,怎么做的,有哪些創(chuàng)新舉措,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效果”等領導囑托,我們一行5人,開始了連續(xù)半個多月的采風走筆活動。
在東莞鳳崗,看到檢驗檢疫人直不起腰身的忙忙碌碌,聽著那些敲擊鍵盤的噼里啪啦聲,那抬頭見笑、語出含情的親切信賴,那爬梯登輪的矯健身手和一絲不茍的扦樣場景、肩扛煤袋時的汗?jié)窦沽、搭乘一葉扁舟破浪返回時那些覆蓋入目的晚霞、云朵、海風、鷗鳥、浪花和不斷擁抱而來的水珠、雨滴,我們看到了基層人的可親可愛和脊梁所在。
在“南國陶都”佛山,當晨曦的風兒懶散無力吹不動火紅如焰的木棉花朵時,我們與佛山檢驗檢疫局陶瓷科副科長陳志峰一行,開始了在車里的聊天訪談。車窗外,那一派“紅光萬丈騰天半”的氣象沒能吸引我們的目光,但他們抽樣檢驗、開柜爬箱的細致專注等,卻始終牽動著我們的神經。我們體驗了制胚車間的“白煙繚繞”、噴釉車間的刺鼻粉塵、燒制車間的熱浪逼人和企業(yè)產品展示廳里的豪華氣派,在話不成句、語不成段的零零碎碎間,透過他們一天來的昂揚、勤勉、精細和敬業(yè),我們看到了“滿懷豪情抓質量”在基層熱火朝天的場景。
在生產全世界80%的女鞋的廣東惠州,從惠州檢驗檢疫局局長李建華那超常規(guī)之快的語速里,我們感受到快捷果斷、敢試敢為在這里已成風格。何以來的足智多謀,使惠州局敢于一次性投入600萬元,在有出口業(yè)務的1143家制鞋企業(yè)的黃埠、吉隆兩鎮(zhèn)之間,建起了高標準的鞋類專業(yè)檢測實驗室;還是靠快,在各項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當機立斷現(xiàn)場拍板,專門為一家企業(yè)設立實驗室,而且設在企業(yè)的廠房旁邊,并承諾做到“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候檢模式”的全跟進服務,使廣東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惠州平海電廠,有了堅強依托。答案無須尋找,就是“一曲唱響齊聲和”。就在我們發(fā)稿前夕的4月26日,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意見》,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要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yè)的扶持力度,云云。
遵于此,在奔赴廣州、江門、河源、順德、番禺、中山、潮州等口岸一線、工廠車間、監(jiān)管現(xiàn)場和檢驗檢疫所在地的仆仆風塵中,我們上高速、下國道、走縣道、村道、便道,包括搭載渡船等,在每一段旅程,每一次、每一地的現(xiàn)場訪問、座談介紹和體驗式采風中,都始終牢記要真實、盡快、全面地將我們所見到的新水平、新力度、新作為、新形象記錄下來,傳達出去。
●靜下心來再翻開,書于紙上的一個個人,仿佛又鮮活地立于眼前。他們的思考,他們的執(zhí)著,他們的激情,是那樣的真實。
廣東記者站記者 陳 滟
在時暖時寒、時晴時雨的四月天里,穿梭于廣東各口岸采訪。每每早上還在喧囂的車間,下午就置身繁忙的車檢場,與企業(yè)老總交談,與生產一線的工人交談,與分支局領導交談,與最基層的檢驗檢疫人員交談,各種信息撲面而來,大腦在不停地接收、分析。
厚達半本的筆記,是此行的收獲之一。靜下心來再翻開,書于紙上的一個個人,仿佛又鮮活地立于眼前。他們的思考,他們的執(zhí)著,他們的激情,是那樣的真實。
在廣州,與大家座談《質量發(fā)展綱要》,不管是檢驗檢疫的處長、科長還是科員,對《綱要》都有自己的一番思索與心得,在思想碰撞中,火花四射。
在佛山,年紀輕輕的佛山局陶瓷科副科長王思穎獨當一面,他對陶瓷行業(yè)的專業(yè)與了解,對企業(yè)情況的爛熟于心折服了我們;所采訪的家家衛(wèi)浴公司對技術、信息的渴求,特別是在國外認證方面所走的彎路,讓我們對檢驗檢疫部門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江門,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辦事處主任羅世鵬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創(chuàng)意思維、細節(jié)操作,對采訪組完全就是一個學習過程。
在東莞,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從參觀報檢大廳到會議室座談,從車檢場現(xiàn)場采訪到生活區(qū)實地體驗,從工作場所轉移到檢驗人員的家庭,各種場景帶給我們的都是深深的觸動,檢驗檢疫人的精神在這里得到了最直觀的體現(xiàn)。
在順德,康雅這樣一家小型規(guī)模企業(yè)的活力讓人嘆服,真心希望這樣實實在在生產好產品、做實業(yè)的老板越來越多。
在惠州,惠州局局長李建華對檢驗檢疫事業(yè)的感情是那樣動人,對事業(yè)前景的謀劃與清晰的工作思路讓我們的采訪一下子就確定了基調。
在河源,連續(xù)走訪了兩家企業(yè),不管是處于向上發(fā)展階段的,還是苦苦經營時期的,他們在質量管理方面都有同樣的追求。
在潮州,感受到的是濃厚的文化氛圍,當在采訪中侃侃而談的對象走上舞臺,拿起嗩吶、長笛、琵琶、二胡、古箏……演奏起“潮州大鑼鼓”、“潮州小鑼鼓”時,我們由衷地鼓掌,為這樣的集體,為這樣的同事。
在番禺,恰逢番禺局信息宣傳工作會議召開,同志們興高采烈地領取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證書,美好歡樂的氣氛感染了我們。
最后是在中山,古鎮(zhèn)的燈飾,璀璨、迷人,為此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四月天,是愛,是暖,是希望……一路行來,一路感悟,一路收獲。連續(xù)兩周來,我們在滿負荷中工作,白天采訪,晚上寫稿,車上發(fā)稿,隨時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選題,唯恐手中拙筆不能描述所見、所聞之一二。
雖累極,但值得。
●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去感受、去傾聽最真實的基層,這樣有感而發(fā)寫出的稿件才有血有肉、讀者愛看。
廣州檢驗檢疫局 林展翼
作為一名基層通訊員,很榮幸能參與《中國國門時報》廣東記者站組織的這次口岸走筆活動。此次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辦公室,深入口岸一線參與采訪和體驗的寶貴機會。一路行來,雖然很累,但卻受益匪淺,啟發(fā)良多。
啟發(fā)一:基層是新聞報道永不枯竭的源頭。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寫出鮮活、生動的文章。
在平時的宣傳工作中,我時常為找不到好的選題和充實的內容而感到苦惱,此次參與采訪讓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采訪過程中,我們下碼頭、進車間、訪企業(yè)、登輪船……可以說深入到了廣東局比較基層的地方,與當?shù)貦z驗檢疫局的干部群眾、企業(yè)主管和工人進行了多角度的“親密”接觸。雖然說行程短暫而匆忙,期間的所見所聞,都是企業(yè)日常生產經營和口岸一線工作、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這些都是我們待在機關里、坐在辦公室所難以了解、感知和體會到的。
啟發(fā)二:刻苦敬業(yè)是當好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質和要求。只有刻苦敬業(yè),才能時刻保持對工作的激情和動力,做到精益求精。
短短的10天,走訪了10個分支局,白天奔赴一線采訪、拍照,晚上回到酒店看材料、趕稿件,忙到凌晨一、兩點是常態(tài)。這么緊張的工作,作為80后的我們都有點吃不消,可是任務更重、年紀比我們大的張啟甲站長和陳滟卻精力充沛,忘我投入,實在令人敬佩。他們不僅要策劃整個活動,還要親自寫稿和審改我們提交的稿件,急的時候就連坐車還得不停地打電話溝通協(xié)調,或跟我們講解下一個稿件的采寫思路,甚至把手提電腦架在大腿上改稿子、發(fā)郵件。
不僅如此,他們對稿件的質量也是精益求精,一路上,張站長總是不停地引導我們寫稿要見人見事見精神,要多寫見聞、多寫現(xiàn)場、多寫故事。他的要求,被我們概括為恐怖的“五不行”,即選題不典型不行、稿件不生動不行、現(xiàn)場感不強不行、采寫沒有細節(jié)不行、稿件沒有感情不行。就這樣,在這些天的耳聞目染中,無論是做人、辦事還是寫稿,我們著實學到了不少。
啟發(fā)三:團隊精神是全面提升隊伍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有力保障。只有具備團隊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動采訪工作高質高效完成。
我們采訪組加上司機總共6個人,大家的年齡不同、秉性不同、特長、體格等也有所差異。張站長在分配任務的時候也充分地考慮到這些因素,盡可能地達到優(yōu)勢互補,充分發(fā)揮團隊的作用。一路上,大家驅車總共趕了近3000公里。彼此照顧,相互支持,合作得非常愉快。
10天的采訪一晃就過去了,雖然累在其中,但也樂在其中。如今,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我也回到廣州局繼續(xù)干著“爬格子”的工作,但與之前不同的是,現(xiàn)在的我更加明確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采訪組在順德小家電企業(yè)
采訪組在河源手機出口生產企業(yè)
●我想我已經找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離開辦公桌到碼頭去,穿上白大褂到實驗室里去,卷起袖子挽起褲腿到船上去到貨柜里去……
佛山檢驗檢疫局 楊 鵬
作為一個“學新聞”出身的檢驗檢疫人,我覺得自己有點邊緣化。這種情緒導致了一個問題,每寫一篇文章,總覺得自己不是專業(yè)的,怕抓不住重點,怕寫不出亮點,更怕說出外行話。后來找到一個辦法,學別人的文章,學架構,學觀點,甚至句式都慢慢一樣了,這樣至少不會出錯,不會說外行話。很不幸,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拾人牙慧,寫出來的東西終究形似神不似,千文一面,甚至套話成堆。
所以這次參加廣東口岸走筆活動,除了按照領導的要求做采寫之外,其實是帶著一點私心的。兩周的采訪活動之后,聽到的和看到的的確讓我收獲不少。記得在惠州檢驗檢疫局惠東辦事處下設的一個工作組里,我們看到這個只有10來個人的小集體在租住的房子里辦公,春節(jié)后在半個月的時間里走訪了1143家中小微企業(yè),了解企業(yè)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寫出了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并結合檢驗檢疫本職工作采取積極的幫扶措施。他們還在很有限的辦公場地內建起了專業(yè)的鞋類檢測實驗室,大大縮短了檢測周期。我們走訪了一些鞋類企業(yè),見到了一些小鞋廠的負責人,每個人都在真心實意地表達對檢驗檢疫的感謝。以這些感動作為靈感,那天的稿子寫的格外順暢。在佛山局,報道組跟隨裝運前檢驗員做了一次全程跟隨的體驗式采訪。從早上7點出發(fā),到晚上8點回家,和一線監(jiān)裝人員一起進倉庫、看樣品、看裝柜、對柜號……雖然有烈日、有灰塵、有持續(xù)不斷的噪聲,但是在疲憊之余,我這個“學新聞”的也找到了一點檢驗檢疫人的專業(yè)感。
這些收獲是一點一滴的,或許在短期內并不能幫助我成為一個專業(yè)的檢驗檢疫行業(yè)記者,但是我想我已經找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離開辦公桌到碼頭去,穿上白大褂到實驗室里去,卷起袖子挽起褲腿到船上去到貨柜里去,去領會領導們的精心籌劃,去感受同志們的默默奉獻,去聆聽服務對象的意見要求……如果能夠重視那些來自心底的感動,把它們一點點積攢起來,我想,總有一天我會擺脫那種不專業(yè)的感受。
●負責、奮進、思遠。抓質量、保安全、促發(fā)展、強質檢是檢驗檢疫人永恒的課題。
廣東國際旅行衛(wèi)生保健中心
陳赟
在廣東檢驗檢疫系統(tǒng)工作的這幾年,很少有機會到各個分支局去走走、學學,所以,一聽到廣東局記者站要組織人員參加“廣東口岸走筆”采訪活動,我就踴躍響應了。
10余天行走口岸的見聞,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負責!鞍+黑”、“5+2”、“24小時”的工作模式對戰(zhàn)斗在口岸一線的檢驗檢疫人來說,早就習以為常。繁忙的報檢大廳,喝口水的時間都要壓縮;粉塵彌漫的抽樣點,他們不分晝夜地抽樣、記錄;在生產車間里,他們隔三差五地去送標準、解難題……
奮進。在把關服務的實踐中,他們不斷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他們實施出口產品企業(yè)分類管理,做好風險分析評估,實現(xiàn)高質監(jiān)管及高效通關;他們致力于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實驗室建設,從企業(yè)的角度去思考,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為企業(yè)降成本,提質量;他們在企業(yè)密集地增設工作點,提供一條龍服務,幫扶企業(yè)擴大產品出口……
思遠。如何抓質量、保安全、促發(fā)展、強質檢是檢驗檢疫人永恒的課題。他們結合實際,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建立大質檢文化,為質檢發(fā)展奠定良好文化基礎;他們發(fā)現(xiàn)時刻緊跟國際標準走,不如自己作標準的制定者,于是著手制標工作;他們加大投入,為企業(yè)建立產品認證實驗室……
由于行程緊湊,在每個局停留的時間都很短,我只能與每個采訪點的工作人員進行短暫的交流,但這足以加深我對檢驗檢疫人的由衷敬佩和理解。
采訪組在佛山出口陶瓷廠
4月中下旬,廣東檢驗檢疫局落實《質量發(fā)展綱要》、“十二字方針”口岸走筆在本報連續(xù)刊登11期,引得八方關注,取得良好效果。
正如新疆記者站記者魏寧在讀后感中所言,“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熱氣騰騰地向縱深推進之時,“廣東口岸走筆”應勢而動。這種深入基層,走到一線,扎進現(xiàn)場,接收地氣,捕捉活魚,用心作文的態(tài)度和舉措,尤其是文中凸顯的那些鏡頭式的語言、故事性的敘述、情節(jié)細節(jié)的挖掘,均不失為一種具有啟示性的成功嘗試!
本期所刊發(fā)的采訪組成員采寫體會,讓我們從另一角度看到了這些匠心獨具,策劃有方的動態(tài)式、追蹤式、總結式報道的成篇背后,采訪組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聰明才智。借此,我們積極呼喚具有時效性、連續(xù)性、完整性、遞進性、顯著性、廣博性強的重量級報道,形成百舸爭流、更上一層的良好局面,更希望報道口岸活動的形式,更多更活,更深更廣,百花齊放。
標題書法 高緒洪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