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后要警惕新型詐騙
2022-06-2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6·18”消費大促已結束,你是不是已開啟各種收貨姿勢?剁手買買買后錢包還好嗎?收到快遞后個人信息是否保護好?警惕之心不可無,這個時候要警惕新型詐騙。
冒充客服詐騙
6月21日晚,北京通州警方在線發(fā)布消息稱,近期民警在警情接報中發(fā)現(xiàn):冒充電商客服詐騙案有所上升,且總體案損占比較大,從市民反饋來看,詐騙分子不僅能精確提供個人信息,還以各種理由實施詐騙。從操作手段來看,一般不法分子主要會利用“+00”開頭的境外號碼、“區(qū)號+座機號碼”等固定電話或手機冒充客服,隨后再引導受害人加入各類在線視頻會議,教受害人將大額錢款轉至指定賬戶,或引導受害人從銀行或其他網貸平臺進行貸款,承諾資金審核后會將錢款返還,待錢款轉到其指定的銀行賬戶后,“客服”就將受害人拉黑、失聯(lián)。
首都網警也發(fā)文揭露了典型騙局,一些騙子冒充知名電商、企業(yè)等,發(fā)送帶有釣魚網址的促銷信息,以“低價”“免費”等關鍵詞來吸引消費者點擊,欺騙受害人輸入支付App或網銀賬號、密碼,盜取賬號上的資金;還有騙子則虛構商品信息,打著“優(yōu)惠”的幌子,誘騙受害人繞開平臺私下交易,受害人一旦支付購買,騙子就會將受害人拉黑;甚至還有騙子以“返利”為誘餌,引導受害人在虛假購物網站“刷信譽”,并在約定時間內向受害人連本帶利返還一定金額,直到騙取更大金額后不再返款。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è)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6·18”詐騙高發(f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購物節(jié)期間會產生大量資金交易,金額大、筆數(shù)多,不法分子企圖趁機渾水摸魚;二是“6·18”參與人數(shù)眾多,且在購物期間容易降低防范心理,不法分子試圖“廣撒網”來實施詐騙,騙子能精確提供個人信息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存在“內鬼”與騙子里應外合,二是電商平臺、物流平臺等平臺的個人信息管理體系存在缺失,在不法分子面前淪陷。
對此,警方提醒,接到外呼客服號碼時,消費者可及時撥打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身份信息、銀行賬戶、驗證碼、各類密碼要小心保管,絕不透露;如對方要求操作轉賬或者進行借貸行為,統(tǒng)統(tǒng)是詐騙。
“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同時也要加強對金融典型詐騙行為的識別預防。”蘇筱芮說道,首先應當樹立警惕意識,不輕易泄露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不輕信陌生短信或來電;其次應當通過官方渠道與商家取得聯(lián)系或核實情況;最后也可以下載政府部門開發(fā)的反詐App,及時知曉最新騙局。
網購退款騙局
羅女士曾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稱:羅女士在淘寶上買的衣服質量有問題,并稱給在她家買衣服的客戶都退賠200元。
在加對方QQ好友后,“客服”退了500元給羅女士,后稱“打多了”,要求羅女士把300元錢退回去。羅女士退回300元時,對方系統(tǒng)總是出錯。“客服”以賬戶凍結為由,誘導羅女士在58同城、微博、美團等APP中多次貸款、轉賬。
最終在朋友的提醒下,羅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共被騙走19萬余元,隨后她其向警方報案。
針對此類騙局,《中國質量萬里行》發(fā)出消費警示:
1.退貨退款一般由買家發(fā)起,消費者在網購后都會如期收到商品,客服不會主動提出退款要求。如由賣家主動聯(lián)系,聲稱可以雙倍或多倍退款或者高額賠款的,就是詐騙;
2.退貨退款在官方平臺簡單點擊操作即可,貨款會按照買家的支付方式原路退回。要求添加微信、QQ等離開原平臺進行私下交易操作的,就是詐騙;
3.以“刷流水”、“提升額度”等理由要求買家從“借唄”、“花唄”、“借錢”、“京東白條”、“58貸”等各大平臺貸款并轉賬的,就是詐騙;
4.向買家發(fā)送未知鏈接,要求填寫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重要信息的,就是詐騙;
5.驗證碼和密碼一樣重要,要求告知驗證碼的,就是詐騙。
劃重點,一旦網購后收到客服發(fā)來的退款要求,無論對方出于何種理由,都要高度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就是一個騙局。遇到這種情況,應在第一時間在正規(guī)官方平臺進行咨詢確認,不要輕信“客服”打來的陌生電話。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