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發(fā)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確,這四大發(fā)明對于整個人類歷史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但是按以往的習慣,Google只有在節(jié)日或者特殊的日子里才會換上有這特別意義的LOGO,那今天(1月14日)是否也是有著特殊的含義呢?
猜測一:G o l e = GO 了?
四大發(fā)明分別替代了原本的四個英文字母:G o l e,當然由這段字母不難引伸出“Go 了”的含義,加之昨日Google宣布考慮退出中國的事件來看,今天的“走了”的LOGO自然又是一次預示。但是就語法來說,英文結合拼音的這個組合顯得不倫不類,雖然很符合現代人的說法方式,但是畢竟考慮退出只是一個想法,還沒有成為事實,“Go 了”之說依然還是言之過早。
猜測二:四大古代發(fā)明
中國人都知四大發(fā)明,因此而津津樂道。但是,千百年已經過去,國人是否還有其他什么值得夸耀的大發(fā)明呢?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改變人類歷史的大發(fā)明卻層出不窮,不計其數。例如:蒸汽機,電力,電燈,電腦,汽車,飛機,互聯網等等。隨著歷史發(fā)展,中國的發(fā)明應該不斷增加才對,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而所謂的四大發(fā)明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四大古發(fā)明。
于是乎,這里的四大發(fā)明的LOGO就有了譏諷的意味,面對古人的發(fā)明,我們是否要有所反省呢?而面對Google的將要離去,我們又是不是該做些什么呢?其實面對近代歷史中,美國人和歐洲人改變世界的大發(fā)明數不勝數,但是他們并沒有因為自己國家的發(fā)明而沾沾自喜,相反依然能保持著很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新的技術挑戰(zhàn)。
當然這只是針對某些方面的一個現象而已,但是從這個現象卻能引發(fā)出另一些事件,包括從去年年底開始的整治互聯網,中小個人網站流離失所等事件。
猜測三:真相其實只有一個
無論是否真的要離開,或者真的像唐駿說的這將是他們歷史上做的最愚蠢的決定,其帶來的深意已經不是用去和留所能代表的了,因為這是一次改變的開始,所以在我看來1月14日的確有著很深遠的意義,對于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有著很積極的幫助。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可能,才會讓不變成為改變的開始。
其實本文內容還是過于單薄了點,至于原因,因為已被“河蟹”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