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圈錢數(shù)十億,多的高達四五百億,還有的根本無法計數(shù)……回首2016,眾多非法集資騙局造成的損失讓人觸目驚心。
經(jīng)過仔細梳理,小編選取了本年度有最新進展的10起非法集資大案,逐一剖析,以便市民防范類似騙局。其中,既有東莞千木靈芝、杭州龍炎電商等本年度新發(fā)案件,也包括e租寶、昆明泛亞有色、上海中晉等剛剛移送起訴的大案,還有河北黃金佳、北京黃璋寶、廣東邦家等進行了宣判的要案。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本年度沒有進展的大案要案并沒有包括在內(nèi),例如暫無說法的上海大大集團案,尚無進展的三地合作社案等等。
No.1 e租寶案
e租寶實際控制人丁寧。
【入選理由】
從金額來看,e租寶案是迄今為止的國內(nèi)非法集資第一大案。
【規(guī)!可姘附痤~598億,涉及全國投資人約90萬名。
【最新進展】2016年12月15日,北京檢方對“e租寶”案提起公訴。
【行騙手法】
“1元起投,隨時贖回,高收益低風險。”P2P平臺e租寶承諾保本保息、靈活支取,并以高息(9%—14%)吸引投資者。但實際上,e租寶平臺上所列的融資項目大多為虛構(gòu),一開始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
【案情介紹】
經(jīng)查,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間,安徽鈺誠控股集團、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丁寧等人違反國家法律規(guī)定,組織、利用其控制的多家公司,在其建立的“e租寶”“芝麻金融”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發(fā)布虛假的融資租賃債權(quán)及個人債權(quán)項目,以承諾還本付息為誘餌,通過媒體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762億余元,扣除重復投資部分后非法吸收資金598億余元。至案發(fā),集資款未兌付380億余元。
“e租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在看守所,昔日的鈺誠控股集團總裁張敏說,對于e租寶占用投資人的資金的事,公司高管都很清楚。
No.2 昆明泛亞有色案
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內(nèi)部場景。
【入選理由】
其一,涉及“交易場所”這一敏感詞,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考慮,國家數(shù)次出臺通知要求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其二,當金融詐騙和互聯(lián)網(wǎng)相結(jié)合,引發(fā)的危害呈現(xiàn)幾何級數(shù)擴大,昆明泛亞有色涉案金額之所以高達430億,和其推出的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產(chǎn)品“日金寶”不無關(guān)系。
【規(guī)!可姘附痤~430億元,涉及全國22萬投資者。
【最新進展】2016年8月1日,昆明警方通報,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單九良等20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審查起訴。
【行騙手法】
隨進隨出、年化約13%、每日結(jié)息實時到賬……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推出的“日金寶”以豐厚的收益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案情介紹】
2015年4月,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出現(xiàn)兌付危機,“日金寶”投資者的資金無法取回,7月,連投資者賬戶里的個人資金也遭到“凍結(jié)”。2015年12月1日,昆明警方對對昆明泛亞有色立案偵查。
經(jīng)初步調(diào)查:昆明泛亞有色于2012年4月擅自改變交易規(guī)則,推出“委托受托”業(yè)務,和多家關(guān)聯(lián)公司采取自買自賣手段,操控平臺價格,制造交易火爆假象;同時,昆明泛亞有色統(tǒng)一印制大量宣傳材料,通過全國各地授權(quán)服務機構(gòu)及公司網(wǎng)電部將“委托受托”業(yè)務包裝成“日金寶”、“日金計劃”等產(chǎn)品,承諾10%至13%固定年化收益率,且收益與貨物漲跌無關(guān),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吸收存款,形成由其實際控制的“資金池”,套取大量現(xiàn)金。
據(jù)媒體報道,僅“日金寶”這一產(chǎn)品,就牽涉全國20個省份、22萬名投資者,涉事金額達430億元,而且對于這些數(shù)字,官方并沒有否認或者辟謠。
No.3 上海中晉案
中晉系實際控制人徐勤。
【入選理由】
一起由美女網(wǎng)上炫富引發(fā)的非法集資大案。
【規(guī)!可姘附痤~399億元,受騙投資者超過2.5萬人。
【最新進展】2016年10月13日,徐勤等上海中晉案8名犯罪嫌疑人移送審查起訴。
【行騙套路】
重金包裝——著名臺球運動員代言、電視節(jié)目冠名、市中心的顯眼廣告牌……這些是中晉的高強度對外宣傳。
高息誘惑——承諾10%到25%不等的高收益,2015年更是推出收益率高達400%的產(chǎn)品。
精心偽裝——成立了220多家有限合伙企業(yè),用以銷售理財產(chǎn)品。“想以私募股權(quán)基金的合法形式,來掩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目的。”徐勤供述。
【案情介紹】
經(jīng)查,自2012年7月起,以徐勤為實際控制人的“中晉系”公司先后在本市及外省市投資注冊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業(yè),租賃高檔商務樓和雇傭大量業(yè)務員,通過網(wǎng)上宣傳,線下推廣等方式,利用虛假業(yè)務、關(guān)聯(lián)交易、虛增業(yè)績等手段騙取投資人信任,并以“中晉合伙人計劃”的名義,變相承諾高額年化收益,向不特定公眾大肆非法吸收資金。
截至案發(fā),中晉系累計向2.5萬名投資者非法吸收金額累計近399億余元,未兌付金額52億余元。
No.4 杭州龍炎電商案
龍炎電商實際控制人黃定方。
【入選理由】
名茶:以銷售茶葉的名義非法集資,涉及我國名茶——西湖龍井;
電商:設立互聯(lián)網(wǎng)投資平臺,利用了時髦的電子商務名義進行帶有傳銷性質(zhì)非法集資。
【規(guī)!可姘附痤~超過100億,涉及全國30多省市區(qū)20多萬人。
【最新進展】2016年12月5日,龍炎電商董事長黃定方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審查起訴。
【行騙手法】
4000元訂購一單成為會員,第二個4000元訂單開始分紅;分十個星期提成;每訂購一單送等值的西湖龍井茶,送一份230萬人身意外保險;網(wǎng)購消費后,消費的數(shù)額按三十六個月現(xiàn)金返還,每個會員最多訂購11單。
【案情介紹】
2016年3月底,杭州龍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遭到杭州警方查處,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經(jīng)查,龍炎電商通過設立互聯(lián)網(wǎng)投資平臺,以訂購第一單“炎黃茶葉”成為會員,訂購第二單或發(fā)展會員即獲得高額返利方式,引誘投資者投資,向多省市不特定對象大量吸收公眾資金,利用新吸收會員的資金,作為老會員分紅支出,以維持公司運轉(zhuǎn)。
根據(jù)警方調(diào)查,成立僅1年,龍炎電商吸收了20余萬名會員投資,被害人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山東、陜西等全國30多個省份,涉案金額在100億以上。
No.5 廣東邦家案
左一為廣東邦家實際控制人蔣洪偉。
【入選理由】
該案的被害人群中有極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甚至包括一些孤寡老人,他們大多從免費體檢開始一步步落入陷阱。
【規(guī)!可姘附痤~99.5億多元,受害人23萬余人次。
【最新進展】2016年2月29日,廣州中院作出一審宣判,主犯蔣洪偉被判處無期徒刑。
【行騙手法】
“每天花1.85元就能擁有美的空調(diào)一年的試用期,你會感興趣嗎?”鼓勵消費者“以租代買”是邦家公司的廣告噱頭。
打著“中國租賃業(yè)領軍者”的幌子,邦家公司通過承辦大型會議、鼓吹“融資租賃”,吸引投資者購買公司會員卡,為根本不存在的貸款項目籌資,并承諾高回報率。
【案情介紹】
經(jīng)查,蔣洪偉于2002年12月至2010年8月間,在廣州注冊成立廣東邦家公司等四家公司,并相繼在全國16個省、直轄市設立64家分公司及24家子公司。蔣洪偉等人以這些公司的汽車等實物租賃、保健品和有機食品銷售等業(yè)務為掩護,在未取得政府部門融資行政許可的情況下,采用推銷會員制消費、區(qū)域合作及人民幣資金借款等方法,在全國范圍內(nèi)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
經(jīng)司法會計鑒定,2002年12月至2012年5月期間,這四家公司非法集資金額高達99.5億多元,受害人多達23萬余人次。
No.6 河北黃金佳案
河北黃金佳集團實際控制人肖雪。
【入選理由】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黃金歷來就是財富的象征。但在河北黃金佳案中,黃金卻成了非法集資的幌子。
【規(guī)模】涉案金額53.9億元,涉及全國3.6萬余人。
【最新進展】2016年12月5日,黃金佳集團董事長肖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行騙手法】
利用自行設立的預定、預售網(wǎng)絡黃金交易平臺,與客戶簽訂預定預售中立倉合同,根據(jù)購買訂單的數(shù)量不同收益回報利息不同,并承諾保本付息。
【案情介紹】
2014年9月18日,曾被稱為“河北黃金第一家”的黃金佳投資集團被查,原因是涉嫌非法集資。公開資料顯示,黃金佳集團在深圳、西安、重慶、大連等地開設分公司數(shù)十家,宣稱全國共有3000多家“黃金佳”連鎖店。
經(jīng)查,黃金佳公司利用高息為誘餌,以多種形式公開從社會非法吸收資金,主要用于支付集資者高息、業(yè)務人員業(yè)績提成、各店面統(tǒng)一裝修等,其實質(zhì)是騙取公眾資金、用后期吸收的資金兌付前期資金本息。
據(jù)河北廊坊市政府通報,全國共有3.6萬余人報案,金額達53.9億元。
No.7 北京黃璋寶案
黃璋寶案受害人簽名。
【入選理由】
福建莆田人素來抱團,黃璋寶就利用了同鄉(xiāng)信任進行集資詐騙。資金鏈斷裂后,黃攜款潛逃印尼,多名受害人因債務問題走投無路自殺,影響極為惡劣。
【規(guī)!可姘附痤~49億余元,受害者多為福建莆田人,數(shù)目超過1000人。
【最新進展】2016年11月末,福建莆田商人黃璋寶終審被判處無期徒刑。
【行騙手法】
承諾高息回報,以公司和個人的名義向在北京的閩商公司、閩商商人,以購買股權(quán)、投資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案情介紹】
據(jù)查,2008年至2012年3月,黃璋寶以承諾高息回報為誘餌,通過推介會的方式對外宣傳,非法集資49億余元,并造成損失7億余元。之后,黃璋寶攜款逃至境外,在印尼被抓獲歸案。
維持無期徒刑的一審判決——北京市高院終審認為,一審法院根據(jù)黃璋寶犯罪的事實、性質(zhì),鑒于集資詐騙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特別巨大的財產(chǎn)損失,并出現(xiàn)投資人自殺身亡的后果等特別嚴重情節(jié),所作判決量刑適當。
No.8 東莞千木靈芝案
【入選理由】
傳銷性質(zhì),洗腦極為成功,最近還有讀者向小編抱怨,說“千木靈芝”是好公司,是好事業(yè)。
【規(guī)!可姘附痤~41億多元,涉及全國各地9萬多人。
【最新進展】2016年5月5日,東莞警方端掉一個以全某為首的“千木靈芝”特大涉嫌非法集資團伙。
【行騙手法】
營銷噱頭包括:高額返現(xiàn)、推薦提成、宣稱可以治療癌癥、消費模式創(chuàng)新等等。
“千木靈芝”公司許諾,只要購買1萬元靈芝產(chǎn)品,就能成為會員。會員每月可以獲得23%左右,也就是2000元到2500元不等的消費返利。一年左右,就能獲得相當于購買額三倍的本息回報。
【案情介紹】
經(jīng)查,犯罪嫌疑人全某,自2013年以來伙同他人先后成立“千木靈芝”等十多家公司,開展以所謂靈芝種植和產(chǎn)品加工,發(fā)展保健產(chǎn)品產(chǎn)銷業(yè)經(jīng)營,以推銷其靈芝產(chǎn)品為幌子,公開吸收群眾為會員,面向全國進行非法集資。
據(jù)初步統(tǒng)計,“千木靈芝”公司非法吸收公眾資金41億多元,涉及全國各地9萬多人。
No.9 中技系成清波案
中技系成清波。
【入選理由】
成清波,A股市場資本大佬、億萬富豪;“宣判即出獄”,被處刑期正好是其被羈押的時間。
【規(guī)!可姘附痤~11.24億元,涉及投資者579名。
【最新進展】2016年4月17日,成清波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而且,“宣判即出獄”——判決書顯示,成清波的刑罰已執(zhí)行完畢。
【行騙手法】
上海優(yōu)道打著定增及政府動遷安置項目的幌子,募資約12.5億元,其中部分資金流入成清波個人控制的賬戶。
【案情介紹】
中技系是A股市場資本大鱷,巔峰時期曾手握四家上市公司,恒立實業(yè)、ST成城、*ST國恒、*ST國創(chuàng)。其掌門人成清波多次入選胡潤富豪榜,2013年排名第314位,身家63億。
2012年5月,國創(chuàng)能源擬定增募資39億收購成清波控制的香港寶港國際公司。
2012年6月,周劍云與上海優(yōu)道時任總經(jīng)理楊智琴、“資金掮客”劉永盛約定,通過上海優(yōu)道募集資金,用于支付前期費用。
判決書顯示,上海優(yōu)道打著定增及政府動遷安置項目的幌子,實際募集12.5億元,其中有11.24億元被認定為非法吸收存款,共涉及579人。其中,成清波實際使用4.36億余元。
判決書顯示,雖然成清波前期對于上海優(yōu)道募資一事只有概括性了解,但事后明知是向不特定公眾募集,仍指使他人繼續(xù)公開募集,應承擔刑事責任。不過,成清波有自首、退贓、“重大立功”等情節(jié),因此酌情從輕處罰。
No.10 伊川籍擔保老板跑路案
2014年7月,新疆烏魯木齊,67家投資擔保公司被警方查處。此后,河南伊川籍擔保老板跑路潮在全國各地爆發(fā)。
【入選理由】
從單個案例來看,涉案金額并不大,但是歸結(jié)起來,這些河南伊川籍擔保老板的非法集資總金額或許是個天文數(shù)字。
【規(guī)模】具體金額未知,曾有“800名老板被抓,1000名老板被追逃”的說法。
【最新進展】
2016年11月,湖南株洲,一對河南伊川籍夫妻因成立擔保公司非法集資4981.9萬元,分別被處以有期徒刑14年和5年。
也是在11月,遼寧多地法院陸續(xù)對30多家擔保公司跑路案進行宣判,涉案者大多來自于河南伊川縣……
對于河南伊川籍擔保老板系列集資案的處理,如今正在進入密集宣判階段。
【行騙手法】
非法集資的套路異常簡單粗暴:開設擔保公司、虛構(gòu)融資項目、以贈送豆油面粉等小恩小惠攬客、承諾高額利息、街頭巷尾宣傳、募集資金到手后跑路……
【案情介紹】
“撂下鋤頭就去當老總”——在河南伊川縣,開設擔保公司成為了當?shù)匾恍┤丝焖僦赂坏?ldquo;坦途”。2013年—2015年期間,河南伊川人的擔保公司在全國遍地開花,一些伊川人甚至進行“連鎖化”經(jīng)營。
2013年底,烏魯木齊警方在前往河南鄭州就一起挪用資金案件調(diào)查取證時,意外發(fā)現(xiàn)伊川籍擔保老板“連鎖化”經(jīng)營的身影——團伙作案,在全國各地成立投資擔保公司,高息攬儲。
通過近半年的調(diào)查,2014年7月,67家投資擔保公司被烏魯木齊警方查處,其涉嫌非法集資,涉案金額高達4.53億元,113人被刑事拘留。
這在河南伊川籍擔保老板中引起了恐慌,2014年下半年開始,一場擔保公司跑路潮在全國各地上演,各地警方紛紛立案偵查。2015年初,有河南當?shù)孛襟w報道稱,當時因開設擔保公司被抓起來涉嫌犯罪的和伊川有交集的人達800多人,另有上千人被網(wǎng)上追逃。
高息攬儲、斂財跑路,河南伊川籍擔保老板肆虐的重災區(qū)包括重慶、四川、新疆、甘肅、湖南、遼寧等地。如今,這一系列非法集資案件正在進入密集宣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