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春節(jié)了,準備回家探親訪友的小伙伴們是不是又瞄準了保健品,準備過年送給父母長輩呢?但有的產品最好別買。
2015年全球保健品市場,“抗氧化劑”產值29.2億美元(約191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會增加到45.3億美元。
“抗氧化”3個字,每年能賺走這么多錢,就是因為大家對“抗氧化”“自由基”這些化學詞匯,搞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又覺得非常厲害。
“抗氧化”這種保健作用,總是和“防癌”、“抗衰老”、“有益心腦血管”一起出現,吸引力很強。
但權威醫(yī)學期刊多年前就陸續(xù)發(fā)表研究:抗氧化劑對人沒有用,還可能增加患病和死亡風險。
美國醫(yī)學會雜志(JAMA)曾通過超18萬人的高質量研究發(fā)現:攝入維生素A、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這幾種抗氧化劑,會小幅增加人的死亡率。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明確指出:服用抗氧化劑對于普通人不能預防癌癥,對于癌癥患者還可能讓結果更糟、讓癌癥發(fā)病率更高。
《臨床營養(yǎng)》(ClinicalNutrition)總結了數十萬人的研究,結論是:“抗氧化劑防止冠狀動脈硬化”的流行說法,并不能被證實。
那么什么是抗氧化劑呢?抗氧化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這些: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番茄紅素、花青素、葉黃素、姜黃素、輔酶Q10、大豆異黃酮、類黃酮、葡萄籽提取物(白藜蘆醇)、茶多酚、硒……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氧化”
只要人活著,身體就離不開氧。只要人在進行新陳代謝,就會不斷產生“自由基”——它很容易對細胞造成損傷。
如果想要減少這種損傷,就要盡可能去清除自由基,這時候就需要身體的免疫系統來保護細胞了。
而抗氧化物質被證實具有中和自由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聽起來,似乎確實能發(fā)揮保護作用。
抗氧化劑要起作用,有個前提抗氧化劑在非人體實驗方面獲得的研究結果,確實不少。
但是,我們是人,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結果。
人的體內環(huán)境比實驗室里的體外細胞、低等動物要復雜得多,不僅抗氧化“抗”不出來,反而還會有前面說的副作用。
而全世界的保健品賣家,正是利用了大眾對研究本質傻傻分不清、對“抗氧化”“抗老化”“抗衰老”這幾個詞也傻傻分不清的弱點。
關于“抗氧化”
你最該知道這3點你知道,醬油中的抗氧化物含量是葡萄酒的10倍嗎?
你知道香菜的抗氧化能力非常強嗎?
其實你不需要知道得太具體,你只需要知道3個關鍵點:
1.沒必要花錢吃抗氧化保健品。
如果確診自己有某種維生素缺乏疾病,你應該先聽醫(yī)生的話,選擇價格親民的類別藥品,而不是保健品。
2.多吃新鮮蔬果,健康作用大得多。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質成分并不神奇,主要提取來源就是各種植物。
完全不需要去記它們的名稱或者含量高低,只要平常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就好。
3.遠離吸煙、紫外線傷害和空氣污染等,更重要。
有一類值得關注、有殺傷力的自由基,其實主要來自身體外面,比如:吸煙、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和空氣污染等。
所以說,想想文章開頭說的每年幾百億,有沒有你和家人的貢獻呢?趕緊告訴更多人吧:別再亂花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