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街頭,拋出“免費美容”來誘惑年輕人;菜場門口,熱情地邀請老年人“免費體檢”。如今,經常有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打出“免費”廣告,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進行宣傳。不過,消費者遇到這類情況時可要注意了,有些商家免費是假促銷是真,稍不留神就會“餡餅”變“陷阱”。
“阿姨,參加我們的‘夕陽紅’之旅吧,不收一分錢!”德清的退休工人章女士因為擋不住推銷員的“溫情攻勢”,參加了銷售商組織的旅游活動,享受了免吃免住的服務。途中她在工作人員的鼓動下,一時頭腦發(fā)熱購買了1000多元的高鈣片,拆開包裝后發(fā)現(xiàn)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產品說明書,但此時推銷者早已不知去向。美容行業(yè)也是“免費陷阱”的高發(fā)區(qū),湖城的葛女士就在某美容院“免費體驗”的承諾下做了一次面部護理,離開時對方卻要葛女士付1880元。頓時她傻眼了,一問才知道,面膜是免費做的,但是美容產品要顧客自己買,這1880元是美容產品的價格。
此外,“免費摸獎”最近也很盛行,湖城的許女士在一家商場購完物結賬時,收銀臺送了她一張贈劵,說是可以免費摸獎。到了兌獎處,許女士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賣翡翠玉器的專柜,營業(yè)員拿出一個抽獎箱讓她抽獎,沒想到竟抽中了一等獎,在該柜臺消費能抵用800元現(xiàn)金。不過,柜臺里的那些玉器標價都很高,動輒要兩三千元,貴的甚至上萬元,也就是說,即便減掉800元,還是要付出不少錢。中獎卻要掏錢,許女士還是放棄了“撞上來的好運”。后來她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很多地方都有類似免費抽獎活動,其中不乏“虛獎”,有人反映買回的高檔玉器根本不值標注的價格。
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很多“免費服務”其實暗藏玄機。在此,本報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被“免費”所蒙蔽,消費時要注意保存相關證據,遇到店方欺詐、強制消費等情況,要保留好證據并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或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