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年男男GV,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中文天堂在线www

實時滾動新聞

二手手機市場催生個人隱私“市場化”

2018-06-12    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姜子塵    點擊:

  近期有媒體報道,現在市場上的二手交易市場存在個人隱私泄露問題,而且還做起了明碼標價的買賣。嚴重侵害了個人隱私權。

  據記者采訪了解到,前不久,家居北京市的張某將自己的舊手機在二手市場賣掉,原本想著事情就這樣結束了,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手機里的電話簿、微信、照片等隱私信息會被泄露出去。”當事人張某不清楚的是,自己明明已將電話恢復為出廠設置,為何信息還是被竊取?他現在擔心的是,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手中握有自己的信息。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變快,互聯網愈加便捷,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明顯增大;旧犀F階段,沒有人能夠將手機用到壽終正寢才給換掉,據了解,手機廠商設計的手機壽命平均是在四年左右,而消費者基本上都是在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就會升級替換。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從2014年至今的廢舊手機存量累計約18.3億臺,且預測2018年和2019年手機淘汰量將分別達到4.61億臺和4.99億臺,而隨著2020年5G逐步商用,這一數字將增至5.24億臺。調研機構賽諾預估數據顯示,2017年C2B(不包括個體回收、用戶私下交易)端回收的手機約為3000萬臺。

  據手機中國聯合國內二手交易平臺轉轉于2017年發(fā)布的《二手手機交易現狀調研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有48.26%的人會在1-2年內里更換手機,平均6個月到一年就更換手機的人數達到14.33%。隨著以舊換新需求的增多,二手手機本該擁有更大的交易量,但實際中二手手機需求和交易量的不匹配,暴露了如今二手手機市場的亂象。報告顯示,有34.14%的人希望將舊手機賣掉換錢,但有49.58%的人會擔心不規(guī)范的市場環(huán)境導致隱私泄露,而這也是在“你不賣掉閑置手機的原因”問題下票數最多的答案。

  記者為此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采訪了幾位“網友”,其中一位網友吳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在網上購買了一臺蘋果手機,原本的舊手機就被淘汰了下來;仡^一算,小米、三星、華為、蘋果、,家里閑置的手機已有四五個。對于閑置下來的手機,吳先生一是選擇給老人用,也有考慮過賣出去,但還是擔心信息泄露。“本來想賣出去,可是怕被不法分子掌握我的信息,一直沒敢賣。”

  他告訴記者,他了解到目前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去手機官方銷售店,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回收舊手機,購買新手機,“這樣安全有比較有保障。”其次,網上的一些電子產品回收平臺,只要用戶輸入型號、年份、配置等,網站會提供一個回收價格給消費者。此外,就是通過線下的手機售賣點,回收價格可能也會更高一些,“但不敢肯定安不安全”。吳先生稱,想了又想,還是決定將手機閑置在家,留給家里的老人用。

  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記者來到北京某手機交易市場進行一探究竟,在了解的過程中發(fā)現,這里百余家手機店鋪大多從事二手手機交易、手機維修等業(yè)務。一家掛著“手機維修、回收”字樣的店里,工作人員得知記者希望將手機數據進行恢復時,馬上表示“完全沒有問題”。

  為了能夠搞清楚相關情況,記者聯系了手機維修的技工。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是手機由于操作失誤或者其他硬件問題導致的個人信息丟失,是可以通過第三方技術恢復個人信息的。而有的地方回答的則更加明確,“恢復數據不是難事,不到1小時就能搞定。”

  “按照手機品牌、型號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在記者溝通的過程總,店員解釋稱,由于蘋果系統相對安卓較為封閉,數據恢復相對也更繁瑣,因此價格要比安卓系統高出10-20元。價格除了按照機型不同有所區(qū)別外,店家還會按照顧客所需要恢復的數據項目,收取不同費用。 很顯然,市面上采用第三方恢復個人信息的“專業(yè)人士”或者“專業(yè)機構”不在少數。相關人員還介紹,“至于費用問題,還是根據用戶需求來斷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消費者王先生告訴記者,“在前一段時間,將舊手機賣給二手手機商后,沒過幾天,多個朋友就收到了以他名義借錢的詐騙短信。”他發(fā)現,對方使用的稱呼正是自己存在手機通訊錄中的朋友昵稱。而他在賣手機時已經將這些信息刪除干凈。這讓他感到非常奇怪,曾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平時不小心點了一些垃圾網站造成信息泄露。

  “對方留的銀行卡號和姓名都不是我,一看就是詐騙短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候,王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讓他驚訝的是,朋友所收到的信息都準確地顯示出對方的姓名。

  “對方在短信里用了一個就我們幾個哥們之間才知道的稱呼,這讓我差點相信了。”當記者聯系上王先生的一位被騷擾朋友,他向記者回憶稱,“后來分析了下,發(fā)現對方使用的稱呼,都是他電話本所記錄的名字。”

  在朋友的提醒下,王某意識到信息泄露很可能在于自己此前出售的手機上。一周前,王某因為換手機,將之前使用的手機低價賣給了二手商販。但當他再次聯系上二手手機商并提出質疑時,對方斷然否定了他的猜測。

  “要想手機信息不被泄露,通常需要從硬件安全和軟件安全兩方面去解決。”手機行業(yè)專家分析稱,“硬件安全就是外界所說的用水泡或者將手機砸爛。但這種方式無論從環(huán)保性還是經濟性而言,成本太高。”

  記者了解到,所謂軟件安全,則是用戶為了規(guī)避隱私風險,在出售手機前可以通過第三方粉碎軟件將所有個人信息刪除粉碎,同時需要解除手機上涉及網絡支付的所有軟件綁定。“此前很多消費者來轉賣手機時,往往只是清除但并未解綁手機支付軟件。”林飛說,“如今包括支付寶等APP在內,很多軟件都含有免密支付功能,如果不解綁軟件的話,容易造成財產被竊的風險。”

中國質量萬里行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質量萬里行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432號    京ICP備130128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