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歲末買車要擦亮眼 小心買到“縮水”車
又到歲末購車時,在“歲末購車正當時”的一片鼓噪中,有業(yè)內人士提醒準車族:現(xiàn)在買車還沒有到最佳時候。他們強調說,歲末買車的朋友千萬不要被各種優(yōu)惠、促銷信息迷了眼睛,一定要多個心眼,謹防買到庫存車、“縮水”車。
a 購車高峰在下個月
一些經(jīng)銷商在經(jīng)歷了萎靡的“金九銀十”之后,紛紛期盼車市能隨著歲末的臨近迅速火熱起來,但今年的車市似乎一直處于慢熱狀態(tài)。眼看2006年度還有最后20天,他們又使出了殺手锏:降價。于是又出現(xiàn)了一種浮躁的聲音:歲末購車正當時。
“其實現(xiàn)在還不是下手購車的最佳時機。”一位經(jīng)銷商告訴記者,明年的2月中旬才是春節(jié),現(xiàn)在離春節(jié)還有兩個月時間。按照傳統(tǒng)慣例,車商年末大規(guī)模促銷應在2007年1月份。也就是說,現(xiàn)在一些車型的降價只是小打小鬧,大部分消費者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不到最后的時刻絕不下手”,一些消費者對記者說。
本報提醒稍微再忍忍,好戲還在后頭。
b 買庫存車最好簽合同
“部分降價車其實是庫存車。”一位業(yè)內人士稱,F(xiàn)在很多打著降價旗號的車子實際上是庫存車,所以買車時一定要多個心眼,多看多問,謹防買到過了“保鮮期”的車輛。據(jù)悉,一般存放超過3個月的汽車就屬于庫存車。某經(jīng)銷商表示,新車的流通銷售周期是3個月左右。從出廠到入庫最后
到消費者手中的這個過程在3個月內完成是比較
正常的流動。對于庫存車,車輛在長期存放不用的情況下,電瓶、塑料器件、車內電線等易老化,會使日后的使用和維修費用增加。而且,汽車機械結構之間的配合以及潤滑油凝固造成機械部件磨損等問題,都使庫存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使車主在行車過程發(fā)生危險。
本報提醒在選購特價車時要問問這個車是什么時候出廠的,防止買到庫存時間特別長的車。另外,在提車的時候要詳細地檢查全車的電路、電瓶,對底盤的檢查更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根據(jù)律師建議,如果買庫存車,簽好合同也是很重要的,以免日后發(fā)生消費糾紛。
c 謹防買到“縮水”車
對于降價車,消費者朋友也不妨問問,汽車不斷降價后其利潤從何而來?產(chǎn)品質量能不能保證呢?一車商接受記者采訪時很無奈地表示:“有些車型已經(jīng)沒有多少利潤空間,但還動不動就是幾千元的降價,這部分降價空間從哪里來呢,看看車上的配置變化就知道了。”他向記者坦言,他自己所經(jīng)營的車型,在競爭對手的“逼迫”下不得不跟著一降再降,迫于無奈,廠家也只好對車上配置做了調整,如減去一些,更換一些,以降低成本。不少車商還私下向記者透露,車價一降再降,表面上看是消費者占便宜了,事實上,有些廠家為保證利潤會采取變相降低成本等辦法,來彌補這部分損失。如在一些環(huán)節(jié)使用低檔的零部件;內飾采用材質更低劣一些的塑料件等;或將一些看不見的配置減去,或是用成本更低的配件替換等。
本報提醒消費者在買車時,切勿盲目以價格高低為唯一標準,要參考汽車整體配置綜合考量,才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好車。記者馬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