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80后:車市熱播“終結者”
“就買它了!”兩年前,Celine在比較了POLO、高爾夫等車型以后,最終把目標鎖定在榮威350。
不僅因為定價11萬多的榮威350符合他們的預算范圍,且有比同價位的合資品牌更全的配置、更寬敞的空間,最為重要的是,她看中的是350打出了全時數(shù)字在線轎車的概念。免費使用了兩年以后,日前又進行了付費系統(tǒng)升級。
80后正在改變中國汽車消費習慣。“如果和上一輩人說‘我一個月花三百塊錢買一個3G流量套餐’,他們會覺得這個特別不劃算。相反95%的80后都會采用智能手機,他們花兩百塊買一個聯(lián)通的高端套餐不覺得貴。”談起80后,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品牌市場運營部總監(jiān)劉濤這樣詮釋他們不同。而這也成為以上汽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產品上尋得的一條蹊徑。
車聯(lián)網(wǎng)是共鳴
趙薇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以下稱為《致青春》),上映第一天全國票房高達4650萬,創(chuàng)下2D華語片有史以來的最快賣座紀錄,這部被主流媒體熱捧為“內地十年來最好的青春片”,叫好又賣座的背后,就是因其喚起了屬于80后群體的共有記憶。
在汽車上,能引發(fā)80后共鳴的是什么?答案很明確:車聯(lián)網(wǎng)。2008年,安卓系統(tǒng)的市場份額大概只有5%,而現(xiàn)在超過蘋果,這主要得益于80后。
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智能、科技、環(huán)保是80后消費者選擇汽車時依次認為最重要的因素。除了父輩關注的空間,兄長關注的動力操控,他們更需要信息化、數(shù)字化的智能汽車生活。
近期,蓋世汽車網(wǎng)配合本報進行的一份消費調查也顯示:在80后消費群體中,“實惠”的吸引力已大大削弱。14%的80后消費者,選擇將高科技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僅此于時尚個性和安全。
1983年出生的Celine,自己在上海從事傳媒業(yè),先生在同城一家金融機構工作,與他們的朋友一樣,他們比夫輩更懂得享受生活、有點小資、但同時也懂得精打細算。“只要車一啟動,我就覺得特別踏實。”Celine說。每月免費的電話仿佛朋友們就在身邊,而時時的導航和路況信息,伴隨Celine度過了新手上路的恐慌期。
80后是自主品牌的機會
近年來,為了贏取80后的“芳心”汽車廠家們沒少在車載互聯(lián)技術上花功夫。
通用汽車在傳統(tǒng)汽車領域推出了安吉星,并繼續(xù)開發(fā)“車微博”等移動APP應用軟件;在電動車領域,通用汽車大舉研發(fā)EN-V 2.0電動聯(lián)網(wǎng)概念車。豐田攜手微軟計劃把云計算引入汽車,兩家公司共同研發(fā)高科技車載數(shù)字信息及通信體系,其可以使像RAV4EV和普銳斯等車型之間進行“對話”。
自主品牌企業(yè)在“智能化汽車”上的研發(fā)更是不遺余力。最典型的例子是榮威。從350全時數(shù)字轎車開始,榮威一直堅持走智能化路線,在新榮威550上面,又配備inkaNet 3G數(shù)字智能網(wǎng)絡行車系統(tǒng)。
同樣將消費群體鎖定為25-35歲的觀致汽車,在車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的投入上,也絕不馬虎,其所推出的QOROSQLOUD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ǒng),提出了無論身在何處,你都能隨時掌握所需的行車信息、車輛的健康狀態(tài)、還能把你的感受及時分享給好朋友。 #p#副標題#e#
80后的消費能力從2000年就開始迅速提升。JD.POWER汽車銷售滿意度研究(SSI)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0年起80后就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力。2011年,80后成為車市消費的最大群體,占了汽車消費總量的43%;2012年SSI針對的13769個調查樣本中, 80后占了乘用車消費的47%。
車企們也紛紛將消費目標轉向80后。“新榮威550就是為80后‘量身定做’的。”上汽乘用車公司產品規(guī)劃部總監(jiān)褚健說。
而觀致汽車將目標鎖定在25-35歲的年輕人,包括東風本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陳斌波、廣汽本田執(zhí)行副總經理姚一鳴、鄭州日產總經理郭振甫在內的眾多車企高層均表示未來將打造年輕化的汽車。
除了購買力強大,80后敢于嘗鮮,主張個性,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80后追求品味而非品牌,他們不隨波逐流,但他們有自己的評判。他們不選擇貴的,但一定選擇對的。
80后的品牌定式還沒形成,德勤最近發(fā)布的“80后”汽車消費趨勢調查顯示:國內“80后”初步表示有興趣的品牌數(shù)目平均超過12個。這些因素都給汽車行業(yè)的新品牌新產品,特別是自主品牌企業(yè)提供了機會。
根據(jù)上述蓋世汽車網(wǎng)的調查數(shù)據(jù),80后對自主品牌的印象相較于60與70后好感有所增加。(圖二)事實上,80后成長為有能力購買汽車的群體的過程,也正是自主品牌擺脫廉價低質,進行轉型的過程。隨著80后對自主品牌好感的增加,以及對傳統(tǒng)汽車消費習慣的突破,自主品牌可以利好這一契機,推出質量與技術都出色的產品,改變目前不良的境遇。
車企迎來實力比拼階段
目前,自主品牌在80后中的消費比例并不高。JD.POWER(SSI)調查顯示:在80后消費者中,僅29%的人選擇了自主品牌,71%都選擇了合資品牌的車型。
即便第一輛車購買了榮威350,再過兩個月就要做媽媽的Celine再次購車,也并未選擇自主品牌。“我希望選擇一輛SUV,但自主品牌目前并沒有合適的產品,可能還是會購買途觀或翼虎。” Celine說。
榮威新550的廣告中,打出了“新生代中國力量”。作為自主品牌,榮威在不斷升級車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同時,也打出了“情感牌”。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蔣峻希望通過與80后的情感共鳴,使他們以實際行動來支持中國制造,表達愛國情懷。
不過,蓋世汽車網(wǎng)的這份調查認為:“情感牌”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主品牌質量和產品的提升。“但僅僅打國貨概念顯然是不夠的,需要通過產品、技術與服務質量的改進逐步提升與轉變自主品牌在所有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才是關鍵。” J.D.Power亞太區(qū)中國副總經理梅松林(微博)也認為。
“80后”幾乎用盡所有途徑搜集資訊,包括生產商網(wǎng)站、銷售代理、親戚朋友、參考網(wǎng)站及社交媒體,所以,他們看到的是一款全面的車,就如同對一塊奶油蛋糕的選擇,僅有品牌和漂亮的裱花是不夠的,他們還要了解“蛋糕胚”的味道。對于車也是如此,僅有時尚個性、智能高科技的配置也是不夠的,安全、環(huán)保、價格等各方面的信息,在與互聯(lián)網(wǎng)共成長的80后看來,都是透明的,而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全方位的信息了解,選購到一輛近乎完美的車。這意味著,80后市場,是一個考驗車企智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