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回報社會”者,乃是犧牲自己的利益為社會無私奉獻,而壟斷的中國電信、廣電行業(yè)降費行為,離“回報社會”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喬志峰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日前在一個三網融合的會議上表態(tài),稱電信、廣電企業(yè)要通過不斷降低資費回報社會,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人民網8月13日報道)
電信、廣電企業(yè)降低資費,是很多老百姓的迫切愿望。期待工信部部長的表態(tài)能夠早日幫助老百姓實現(xiàn)“夢想”。
降價是好事,但工信部部長稱電信、廣電企業(yè)降低資費屬于“回報社會,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的說法,我卻難以茍同——這算是哪門子“回報社會”呢?
所謂“回報社會”者,乃是犧牲自己的利益為社會無私奉獻,竊以為中國的電信、廣電行業(yè)離“回報社會”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眾所周知,中國的電信、廣電資費一直處于畸高的狀況,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不久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透露,當前我國互聯(lián)網存在“速率低”的問題,遠遠達不到寬帶的速度標準,但中國寬帶的資費卻相當于韓國124倍。其實何止是寬帶一項,中國電信和廣電領域服務差、收費高早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價格本就高得離譜,降價是必須的,又何來“回報社會”之說呢?
中國電信和廣電領域存在的諸多不正,F(xiàn)象由來已久,也引起了廣大用戶的極大不滿,每年與此有關的投訴都居高不下。但相關企業(yè)不僅沒有“良心發(fā)現(xiàn)”,反倒變本加厲,不愿意停止對用戶進行盤剝。
為何會這樣?都是壟斷惹的禍。
還以寬帶為例,中國目前的寬帶運營商只有電信、聯(lián)通和移動等寥寥數家,而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則擁有30-60家運營商。
在基本不存在競爭的市場真空里,壟斷商家怎么可能為了整體國民利益去自覺放棄暴利!“大霸王”略略降點價就給其戴上一頂“回報社會”的大帽子,搞得他們仿佛多高尚似的,顯然是一種笑談。
中國的電信和廣電企業(yè)降低資費、提高服務水平,既是民心所向,更是大勢所趨。我們需要的是打破壟斷、建立真正的良性市場競爭秩序,而不需要“回報社會,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式的虛偽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