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與奇瑞成立合資公司;青年汽車與世爵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廣汽、菲亞特、克賴斯勒簽訂三方框架合作協(xié)議;東風雷諾成立在即;龐大抱團斯巴魯;英菲尼迪誓言國產(chǎn)……
2012-2013年交界之際,眾多跨國車企仿佛恨嫁的大齡剩女陡然放棄了矜持,爭先恐后地尋找中國婆家,加快本土化進程。究其背后原因,他們在娘家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歐洲市場再創(chuàng)新低 風景這邊獨好
剛剛過去的2012年,歐洲汽車市場銷量同比下滑8.2%,創(chuàng)17年來新低。
PSA標致雪鐵龍集團2012年歐洲銷量同比下挫12.9%、菲亞特集團2012年歐洲銷量同比下跌15.6%、福特2012年歐洲銷量同比下滑21.5%、雷諾2012年在歐洲銷量同比下滑19.1%、通用汽車2012年歐洲銷量同比下滑13.8%……
在歐洲市場上將近兩位數(shù)的下滑之后,我們看到的是各大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搶灘登陸:長安福特推出翼博、翼虎,年中還要推出新款換代的蒙迪歐-致勝;菲亞特和廣汽合資,2014年計劃國產(chǎn)Jeep和阿爾法?羅密歐;東風標致力推升藍計劃,將于2015年前推出6款新車,銷量目標達到40萬;捷豹-路虎更是干脆找到奇瑞,在父親大人塔塔的注視下,完成婚禮,并豪言未來5年推出40款新產(chǎn)品……
2012年中國乘用車上牌量為1,320萬輛,相形之下,歐洲從2011年的1,360萬輛下跌至1,250萬輛,低于中國。如此看來,跨國車企擠破頭皮殺入中國市場的確事出有因。然而,中國汽車市場在連續(xù)多年成為世界首席后,能否保持堅挺,成為這些遠渡重洋而來的跨國企業(yè)最后的救命稻草?
中國市場波譎云詭 成功經(jīng)驗恐難復(fù)制
1月9日,在東風標致3008上市的現(xiàn)場,東風標致品牌副總經(jīng)理格勒維爾曾帶著自信的微笑告訴記者,3年后,東風標致的銷量將達到40萬輛。按照他的計算方式,如果中國車市每年有著7%的增長,那么其對應(yīng)銷量將為100萬輛。他認為,這每年的100萬輛銷量足夠消化東風標致在中國市場的提升空間。
但是當格勒維爾看到上述這些即將國產(chǎn)的品牌后,他還能保持如此自信的微笑嗎?僅僅計算即將國產(chǎn)的品牌就有將近10個,而早已盤踞在中國市場的領(lǐng)頭羊如大眾、通用們也同樣需要利用中國銷量的提升來維持自身的地位。
除此之外,2013年中國市場依然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市場環(huán)境處于微增長狀態(tài),而自然環(huán)境同樣不容樂觀。近日,連綿不斷的霧霾天氣使得中國的PM2.5達到了人神共憤的境地,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汽車行業(yè)勢必首當其沖;而新的限購方式,甚至汽車三包政策對即將本土化的車企來說,都未必是利好的因素。
在已經(jīng)獲得成功的一些企業(yè)當中,能否堅守革命同樣是未知數(shù),近期,被認為搭建寶馬中國寶馬本土化戰(zhàn)略主要框架的高層史登科、陸逸和戴雷三人相繼離職。今后,寶馬的本土化戰(zhàn)略還能不能繼續(xù)深入下去,也越來越撲朔迷離。
近年來,寶馬、通用,以及日產(chǎn)等企業(yè)通過扎根中國,實行本土化策略獲得了漂亮的成績單,也使本土化策略被越來越多的車企當成了可以復(fù)制的成功經(jīng)驗。然而,成功沒有捷徑可走,這些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市場的“寶貝”除了暢銷更有可能患上水土不服的“疾患”。市場環(huán)境變化多端,競爭對手如狼似虎,跨國車企的本土化戰(zhàn)略在2013年能否依舊有效,需要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為軸心而努力。(記者 胡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