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jié)”臨近,太原家電市場競爭再次升級。為吸引消費者,賣場促銷手段花樣翻新:"直降""滿減""買贈""無購物抽獎"……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促銷活動,省消協(xié)相關部門負責人劉麗敏提醒廣大消費者:賣場搞促銷,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但有些廠商在促銷條款里";ㄕ",消費者選購時應睜大眼睛、貨比三家。
花招一:先提原價,再促銷降價
太原市民于小姐前一段時間看中一款智能型全自動洗衣機,當時因為價格有點貴沒有出手。"聽說商場搞活動,我就想借此機會買下來。哪知到了商場一看,雖然是降了價,可看標價牌上的原價竟然比原來更高了,這樣下來實際根本沒有優(yōu)惠。"于小姐無奈地告訴記者:"買得永遠沒有賣得精呀。"
在眾多家電商場,消費者總會被"直降500元""直降2000元"等極其吸引眼球的促銷標語打動。這樣看似無條件的降價讓消費者感覺優(yōu)惠力度很大。實際上,這通常是商家玩的數(shù)字游戲。據(jù)了解,很多商家在銷售淡季時,故意將熱門產品價格標得很高,就算賣不出去也沒關系,目的就是為了在銷售旺季的時候,有較高的折扣和降價空間。說白了,很多時候打完折的價格才是其真正的零售價。
專家支招:每年"五一"、國慶、元旦、春節(jié)都是家電賣場促銷最瘋狂的時期。即使如此,去得早晚也是有技巧的。去得太早,各家賣場之間價格還不透明,誰都不愿意先降價。去得晚了,各種促銷券、暢銷機型、特價機都賣完了。所以,促銷大戰(zhàn)開始后的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往往是購買的最佳時機。
花招二:贈品有問題難解決
李先生在太原某家電商場買了一臺新款的洗碗機,商家很熱情地贈送了他一堆贈品,有餐具、床上用品等。抱著這些贈品回家的李先生開始還挺高興,覺得錢花得很劃算。可回去仔細看時,發(fā)現(xiàn)贈送的餐具沒有生產廠家、床上用品還有一股異味。他回去找商家得到的答復是:贈品不在"三包"范圍之內,出了問題不好解決。
近幾年,贈品已經成為家電促銷手段中的新寵。據(jù)了解,家電贈品主要集中于餐具、電熱水壺、湯鍋、體重秤等。手機、相機等數(shù)碼產品的贈品則以電池、藍牙耳機等為主。但多數(shù)贈品 "出身不明",這些贈品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少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
專家支招: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贈品也有權獲得保障和"三包"服務。所以消費者在獲得贈品時,一定要記得讓銷售商在家電發(fā)票上注明附送贈品的名稱、品牌等,這樣出現(xiàn)問題時可證明贈品的出處。
花招三:促銷廣告玩文字游戲
彭女士看到某品牌電視打出的 "購物滿6999元贈送19英寸液晶電視一臺"的廣告后很是動心。當她付錢買下一臺6999元的液晶電視,要求商家贈送19英寸電視時,才被告知其所購買的電視機不在受贈范圍之內。這時,她再細看促銷廣告才發(fā)現(xiàn),廣告最后有一個小小的括號,里面用更小的字寫著"依型號"。
其實,有很多消費者都曾被諸如 "一折起""終身保修""滿10000贈2000"這樣的"抓人"標語所吸引而走進家電賣場,可當消費者看好型號,準備獲得買贈的優(yōu)惠時,才發(fā)現(xiàn)要想真正享受到這些優(yōu)惠其實很難。
專家支招:不少家電賣場的銷售人員手中會有一些實在的優(yōu)惠折扣和促銷券,因此,消費者除了要學會貨比三家外,還要同家電賣場的銷售人員多溝通,爭取得到更實在的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