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亢秀杰
服裝面料及其物理性能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面料主要有合成纖維類(錦綸、腈綸、滌綸、維綸、丙綸等)、棉毛類(棉花纖維、亞麻、羊毛、駝毛駝絨等)及生態(tài)紡織品三大類。由于面料用料不同,服裝表現(xiàn)出的物理性能也不盡相同。
下面?zhèn)戎亟榻B一下紡織品的六大物理性能,使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對其質地的選擇進行參考。
保溫性。天然纖維中,棉和毛纖維的含氣量都很大,因此其保溫性都很好;羊毛纖維的導熱系數(shù)比棉纖維小,故其保暖性能優(yōu)于棉織類,具有很好的御寒能力;麻纖維導熱系數(shù)較其它纖維大且含氣量小,散熱快,保溫性能差,適宜做夏季衣服;化纖中,腈綸、氯綸、丙綸的導熱系數(shù)均小于羊毛,保溫性也很好。
吸濕性。吸濕性是服裝材料重要的物理指標。纖維縮水率大小與吸濕性的大小成正比,吸濕性大,縮水率大。在服裝面料中,維綸的吸濕性最好,而丙綸的吸濕性最差,幾乎不吸濕,但其縮水率小,易洗快干。紡織纖維吸濕性大小排列順序為:羊毛>麻絲>棉>維綸>錦綸>腈綸>滌綸>丙綸。
透氣性。面料透過空氣的性能稱為透氣性。纖維幾何形態(tài)決定纖維集合成紗時紗內空隙的大小與多少,異形截面纖維比圓形截面纖維的透氣性好,壓縮彈性好的纖維制成的織物透氣性較好。一般來講,吸濕性越強的纖維做成織品,其透氣性越低。
耐磨性。磨損是指織物與另一物體反復摩擦而逐漸損壞。這其中,錦綸的耐磨性最好,滌綸的耐磨性次于錦綸而優(yōu)于腈綸。在天然纖維中,羊毛耐磨性最好,其次是棉、蠶絲和麻制品。
剛柔性與懸垂性。剛柔性是指織物的抗彎剛度和柔軟度;懸垂性是指其在自然懸掛狀態(tài)下能形成平滑和曲率均勻的曲面特性。一般內衣要求有良好的柔軟度,穿著舒適,而外衣則要求具有一定的剛度,使其形狀挺括,保形性好。
抗起毛起球性。一般天然纖維織物,除毛織物外,很少產(chǎn)生起球現(xiàn)象。但各種合成纖維的純紡或混紡織物,則易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起毛起球現(xiàn)象。其中,以錦綸、滌綸和丙綸織物起球最為嚴重,維綸腈綸則好一些。
服裝要挑標識和做工
服裝的品質要求是服裝質量的根本保證,服裝類產(chǎn)品的技術要求包括產(chǎn)品標識規(guī)范和實物質量達標。消費者在選購衣物時,首先要看清產(chǎn)品使用的標識是否規(guī)范。
正規(guī)標識應標明:產(chǎn)品名稱、制造者的名稱地址、產(chǎn)品型號或規(guī)格、洗滌方法、產(chǎn)品執(zhí)行標準、產(chǎn)品質量等級、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產(chǎn)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基本安全技術要求類別。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應仔細閱讀標識內容,逐條對照,如沒有遺漏,則證明此產(chǎn)品基本為合格產(chǎn)品。
產(chǎn)品標識規(guī)范只是合格服裝的先決條件,而不是絕對保證。挑選服裝,還要看其做工是否達標。具體標準如下:
1.面料、輔料、紐扣等的選擇應滿足服裝設計要求,色澤協(xié)調一致;
2.紗向全身順向應一致,一般主要部位不允許傾斜。如面料有明顯條格圖案,要對條對格;
3.面料主要部位不允許有疵點;
4.針距密度要求嚴格。以西裝為例,針距密度為:明暗線12~14針/3m,包縫線不少于9針/3cm,鎖眼線9~14針/1cm,釘扣4~8根線/眼;
5.各部位熨燙平整,無燙黃、水漬、亮光,燙跡線順直,面襯粘合不允許有脫膠及起皺等;
6.尺寸變化率要符合標準。尺寸變化率,指水洗或干洗后產(chǎn)品的尺寸變化,計算公式為:(洗后尺寸~洗前尺寸)÷洗前尺寸×百分之百;
7.合格品的縫子開裂程度為小于等于0.6。
同時,在選擇帶拉鏈及小裝飾的衣服時,一定要試拉,看其是否爽滑,小裝飾是否得體,有無錯位現(xiàn)象。
此外,消費者要想知道面料是否易掉色,最簡單的一招便是從家里帶一小塊白布,用力往布料上摩擦,若白布染色嚴重,則證明布料易脫色。
服裝中有害物質殘留不容忽視
消費者在選購衣物時,大多看中的只是面料顏色、服裝款式和價位,很少關注紡織產(chǎn)品中有害物質是否殘留。一般來說,導致紡織品產(chǎn)生有害物質的因素有以下幾項:
1.可分解芳香胺燃料:紡織品服裝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燃料之后,在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中,燃料可能被皮膚吸收,并在體內擴散,通過人體正常代謝發(fā)生還原反應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經(jīng)過活化作用改變人體的DNA結構,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fā)癌癥。
2.游離甲醛:含甲醛的衣物在穿著時,部分水解產(chǎn)生的游離甲醛會釋放出來,損害人體,引發(fā)多種過敏癥。
3.PH值:為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人體的皮膚表面呈弱酸性。因此,紡織品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間的,有利于對人體的保護,強酸或強堿都會刺激皮膚。
4.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料在紡織品上的固色程度。染色牢度不佳,染料會從紡織品轉移到人的皮膚上,成為人體病變的誘發(fā)因素,造成對人身健康的傷害。
5.異味:如紡織品上存在任何與產(chǎn)品無關的氣味,則表明該品中有過量的化學品殘留,可能危害健康。異味包括霉味、汽煤油味、魚腥味、芳香烴味。
如果消費者購買的衣物有較重的異味,或者在穿著中皮膚有過敏反應,就應立即找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做權威鑒定,監(jiān)測其是否含有害成分,別讓美麗遮住您的眼睛。
作者系山西省纖維檢驗局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