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鉆石如何買個透明
業(yè)內人士揭秘鉆石定價加價率達300%以上
剛剛過去的2009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鉆石消費國,僅次于美國。中國老百姓購買一顆既可以作為首飾又可以保值增值的鉆石也不再是夢想。圖為京城一家鉆石專賣店,銷售人員正在向消費者介紹鉆石產品。 潘旭臨 攝
□ 孫 冰
根據(jù)上海鉆石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鉆石消費國,僅次于美國。鉆石消費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非常重要的消費內容,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把鉆石作為保值增值的投資工具。
但是,你知道當你掏10萬元買下一枚鉆戒的時候,究竟有多少價值可以隨著鉆石“一顆永流傳”嗎?業(yè)內人士給你答案是,很可能只有3萬元。
鉆石定價沒個譜
眾所周知,衡量一顆鉆石品質的標準主要有4個維度,即重量(CARAT)、凈度(CLARITY)、色澤(COLOUR)和切工(CUT),也就是通常所說的“4C標準”。這個標準由GIA(美國寶石學院)創(chuàng)立,是目前在世界上包括中國最為主流的鉆石評價標準。
“鉆石的價格應該是非常透明的。任何一顆鉆石一經檢測,確定了4C等級,對照紐約鉆石交易所公布的鉆石報價單一算,就可以知道它現(xiàn)在的價格,這個國際報價每周會更新兩次。”每克拉美鉆石商場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子紅介紹說:“現(xiàn)在有很多消費者都會拿著報價單來商場挑選鉆戒。”
但是,現(xiàn)實往往會令這些消費者大失所望。筆者走訪京城多家鉆石賣場、品牌店和一些鉆石銷售網站之后發(fā)現(xiàn),同是4C等級的鉆戒,售價卻存在巨大差異。以一枚凈度、顏色和切工等級相同的基本款素圈30分(0.3克拉)鉆戒為例,售價就從三四千元到一兩萬元不等。
對此,萬子紅解釋說,鉆石本身和黃金一樣,并不會因為是哪里產的、哪個公司出品的、誰來切割的就有價格差異,“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個產地的鉆石從毛坯料變成裸鉆以后,任何專家都無法說出它的產地,也就是說鉆石是沒有產地特征的。所以,鉆石是一種國際化標準商品,也是國際化的‘類金融’的交換工具。”
據(jù)業(yè)內一位人士透露,鉆石的價格秘密在于其被加工成為鉆石飾品之后產生的溢價。“以鉆戒為例,其出廠價來自于兩部分:裸鉆和戒托。裸鉆的價格由國際報價單確定,而戒托無論是什么品牌,普通戒托(素圈,18K鉑金)的成本在500元左右,即使是豪華圈(鑲嵌碎鉆)最高也不過4000元。”
該人士還透露,在珠寶行業(yè),有這樣的潛規(guī)則:如果是一般品牌,鉆石的零售價=工廠出廠價×4,也就是說加價率是300%;而如果是國際一線品牌,比如卡地亞(Cartier)、蒂芬尼(Tiffany&CO)、寶格麗(Bvlgari)等,鉆石的零售價=工廠出廠價×6或者8,也就是說加價率是500%~700%。這是很少有其他行業(yè)能夠達到的暴利程度。
網店撕開暴利豁口
為什么鉆石行業(yè)會形成如此高的加價率呢?萬子紅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于長期以來鉆石消費還被看做是少數(shù)人的奢侈需求;二是源于傳統(tǒng)鉆石銷售渠道的特點。
“現(xiàn)在國內鉆石銷售的普遍規(guī)則和模式是,百貨商城的鉆石銷售都是以聯(lián)營的形式,商城自己不進貨,而鉆石工廠只加工不銷售,所以就需要一個中間人,這就是各個鉆石品牌。”萬子紅算了一筆賬:“假如鉆戒從加工廠以2500元出廠,品牌商以至少4倍的價格,也就是1萬元的價格放在商場銷售。銷售所得商場要提取25%~30%,即2500元~3000元,而品牌商賺得的是4500元~5000元。”
由于這些原因,傳統(tǒng)珠寶商只能采取高加價率的方式,所以也就有了“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的說法。
但是,在線銷售網站似乎成了撕開暴利豁口的第一股力量。由于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以及省掉了很多店面費用、人工成本、品牌推廣成本,鉆石的網購價格比傳統(tǒng)渠道要低40%~60%,而且也涌現(xiàn)出鉆石小鳥、九鉆等不少知名網店,其中鉆石小鳥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兩億元。
然而,即使售價非常誘人,但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09年,國內鉆石飾品零售市場總額超過了200億元,其中網購鉆石的銷售額比例仍不足5%。
“首先是不能見實物,不能試戴,畢竟圖片和實物有差別;其次是沒有店面,萬一質量有問題或者運輸過程中發(fā)生糾紛都比較麻煩。”經過一番思想斗爭,最終選擇在實體店買鉆戒的王小姐的顧慮很有代表性。所以,現(xiàn)在很多網店也紛紛在建實體“體驗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鉆石品牌負責人表示,無論是網店還是量販,在現(xiàn)階段還不足以改變整個市場的格局,特別是對主流品牌的影響會比較小。
“網店和量販賣場與品牌店面對的人群和滿足的需求是不同的,對品牌沒有要求但對價格比較敏感的消費者會選擇前者,而即使再貴也要買Cartier、Tiffany的人,他還是會買的。”這位負責人說:“但是,對中低端鉆石品牌的沖擊可能會比較大,而未來鉆石市場品牌的集中度也將會增強,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就是如此。”《中國質量報》
《中國質量報》
孫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