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灰霾的元兇之一。法制晚報昨日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已確定將PM2.5的中文名稱取作“細顆粒物”。該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全國各科研、生產及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
但昨晚,央視記者澄清:關于PM2.5的中文定名,經各方專家研討對“細顆粒物”有傾向性意見,但并未最終確定,需進一步征求意見,經程序確定后再發(fā)布。
說法 新名“留有空間”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負責人解釋,PM2.5是熱門詞匯,但不少人對其具體含義不太了解,國家也有規(guī)定限制字母詞在中文使用,委員會決定為PM2.5起個規(guī)范的中文名稱!翱紤]了很多方面,要讓大家一看就能大概知道意思,也為以后其他命名留有空間!蹦壳癙M10的中文名稱為“可吸入顆粒物”,而PM2.5直徑比它小,并且之后還有PM1的出現,將PM2.5定名為“細顆粒物”,今后PM1若命名可以稱為“超細顆粒物”。楊平整理
不解 NBA偏說“美職籃”
湘江漁夫:PM2.5是國際通用詞,為何要搞個“Made in china”的?
秋寒_黃:這跟NBA要說成“美職籃”一樣道理。
cx119:當年的非典,非要弄個英文名SARS,現在PM2.5卻要弄個中文名“細顆粒物”,到底玩哪樣?
質疑 讓人吸得更放心?
ARKIE:叫“毒塵”最通俗,改什么細顆粒物?“致命性”“致癌性”這樣就可忽略了?好讓人們吸得更放心,是吧。
鄭州網友:玩文字游戲中國首屈一指!就像把下跌稱為“負增長”,把窮人稱為“待富者”,還有“肢體接觸”、“失足女”之類?
bing:面粉也可叫細顆粒物吧。你會說“今天的細顆粒物值是465”這樣的句子嗎?
小展哥:細顆粒物?這些專家肯定避孕套用多了……
追問 起名比治污重要?
2098164:命名都請了那么多的專家,服了!專家們不是在研究怎么改善空氣質量嗎?僅僅在這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大做文章?叫“營養(yǎng)物質”豈不更好?
風記憶:不想著治污,卻整日為了一個虛名傷腦筋,想通過命名來“弱化”毒性,難道面子比治理更重要?
寳唄哼:一個破命名有必要這么大陣勢嗎?有這時間多研究,來點實際的治污,別玩虛的!
調侃 干脆叫“幸福顆!
杜永發(fā):最新科研成果:我國專家已消滅了PM2.5污染!
頭條新聞:今后北京或無PM2.5問題困擾,因為,它改名了……
唯斯人迷:干脆叫“幸福顆!保皇歉脝?
聯想 叫“北京致咳物”
奇奇GZ:叫“北京致咳物”、“癌塵”吧。或按央視的習慣,譯成“皮埃姆二點五”。
福建網友:叫“屁民250”,哈哈;蛘呓蠵粒,也可以叫“屁!!
水銀河:娛樂點就叫“塵慣吸”,嚴肅點就叫“公霧源”,高端點就叫“京塵”,樂觀點就叫“塵世美”。
思考 是否“不合時宜”
新京報快評:在霧霾滿天時,科學機構卻花精力去研究中文名詞,有點不合時宜。
HISIGE:起名與治污并不矛盾,前者是為了維護漢語言的純潔,不能說是沒價值的工作,不能說空氣沒治好,中文名也不必規(guī)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