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現(xiàn)代化的擠奶機
——一個巴氏奶廠的非常規(guī)發(fā)展之道
2007年,45歲的劉建源應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之邀,出任總經理一職。
此前,他是國內一家大型乳企的高管,行業(yè)浸潤20多年。
吸引他的是,公司的愿景和他個人的愿望高度重合。“公司提出,‘做一杯好奶強壯一個民族’,而不是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劉建源說,“做一杯原汁原味的巴氏好奶,是我此生最大的追求。”
從建廠之初,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就按一家“好企業(yè)”的標準來設計。產品高端、設備高端、管理高端……“好企業(yè)是可以設計的”。
“做一杯好奶”
牛奶的質量很大程度取決于奶源。
而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已做好了準備。早在2005年,其就興建了占地680畝的“高速現(xiàn)代”牧場。“公司一開始就確定了與國際接軌的戰(zhàn)略,堅持立足于自有牧 場的優(yōu)質奶源。”這讓劉建源充滿了信心。
2005年高速現(xiàn)代牧業(yè)有限公司以“一頭一萬多元”的價格引進了500頭新西蘭“荷斯坦牛”。這種牛不同于國內的一般奶牛,個頭小,產量比普通奶牛低,“一頭 奶牛每日能少產5公斤奶”,但蛋白質含量高,“國家標準牛乳的蛋白質含量為不低于2.9,新西蘭荷斯坦牛的蛋白質高達3.3%”以上。
高品質的牛奶還取決于生產牛奶的類型。記者了解到,中國市場上的牛奶分為兩大類,一是巴氏奶,一是常溫奶。
所謂“巴氏奶”,又稱“鮮牛奶”,是利用生奶作原料,利用巴氏殺菌法,即80—85°C加熱10?15秒,低溫殺滅有害的微生物而制成的商品奶。這種殺菌方法能 最大限度地保持鮮牛奶的營養(yǎng)含量和良好口感。但巴氏奶的保質期比較短,一般為7天左右。
和巴氏奶相對的是“常溫奶”。常溫奶是利用超高溫滅菌法,指在120—150℃的溫度下,進行0.5到4秒的瞬間滅菌處理而制成的商品奶。高溫滅菌和巴氏殺菌不同的是,其完全破壞牛奶中可生長的微生物和芽孢,將牛奶中的有益和有 害微生物全部殺死。但這換來的是較長的保質期,常溫奶一般可以保存幾個月不變質。
據(jù)劉建源介紹,巴氏奶最大的“缺點”也就是保質期短。但無論是從牛奶品質劣化程度看,還是從營養(yǎng)損失程度看,巴氏殺菌奶的品質都要高于常溫奶。
即便從環(huán)保方面來說,巴氏殺菌奶加工的能耗低,設備投資小,采用的包裝材料不含鋁箔、特殊涂層(PVDC)等難降解的物質,也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符合國家現(xiàn) 在節(jié)約型,環(huán)保型的經濟要求。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巴氏奶就已經在中國開始形成規(guī)模,到80年代末期,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省會城市都有了鮮牛奶供應點,送奶員每天早晨送奶上門是當時城 市里習以為常的風景。
轉機出現(xiàn)在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國外新型包裝技術的引進,袋裝滅菌牛奶和花色滅菌牛奶開始出現(xiàn)。同時隨著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全國性的大型乳企開 始崛起。巴氏奶因為對物流、存儲條件要求較高,不便于長途運輸,其主流地位漸漸被常溫奶取代。
其后,中國乳業(yè)格局徹底改寫,幾大乳企的市場廝殺難分難解,伊利、蒙牛、光明、三鹿等乳業(yè)巨頭跑馬圈地,逐鹿常溫奶和奶粉兩大戰(zhàn)場。而企業(yè)迅速擴張背 后的奶源質量隱憂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直到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市場一時變得風聲鶴唳。而這時的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剛剛推出自己的高端巴氏奶品牌:“特地”——取“特地做一杯好奶”之意。#p#副標題#e#
天甫牧場里的新西蘭“荷斯坦牛”
“可控的品質”
中國乳業(yè)的標準一直在反復和爭議中備受矚目。對于最新出臺的新國標,業(yè)界有兩種觀點在激蕩:一種認為現(xiàn)有的奶業(yè)標準全球最低,被個別大企業(yè)綁架;而另 一種強調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fā)。
爭議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中國應該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現(xiàn)有常溫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被經常引用的是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在國際市場,巴氏奶所占市場 份額為95%以上,已成為全球乳品消費的主流。
中國市場從巴氏奶起步又要回歸巴氏奶,完成市場的輪回?
劉建源無暇參與爭論,他把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巴氏奶的質量控制上。從奶牛的健康狀況到生奶擠出再到加工、包裝、冷鏈運輸,“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點都 必須是可控的。”
在高速現(xiàn)代牧場,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現(xiàn)場看到,一些牛在牧場的空地里悠然自得地曬太陽,而一些牛在牛欄里進食。“我們實行的是散欄飼養(yǎng),盡管無法像國 外一樣放牧,但牛舍是按照歐洲標準建設的,每頭牛占地38平方米。”劉建源介紹,“另外還設有專門的牛床,一方面供牛休息,一方面起到衛(wèi)生、整潔、殺菌的作 用。牛也不容易生病。”
在這里,所有的牛都是全混合日糧(TMR)科學飼喂,搭配好的飼料幾乎全是“綠色”的,有玉米、豆粕、麩皮、牧草、青儲飼料(經過40天以上發(fā)酵的玉米秸) 等。“散戶的生奶質量不穩(wěn)定就是因為不是科學飼養(yǎng),品質不統(tǒng)一。”劉建源說。
而每頭奶牛的脖子上還掛著一個編有編號的感應識別牌,站在擠奶機前面,每次牛奶的產出情況全程都被監(jiān)控,一旦產量有較大的波動,就會有獸醫(yī)跑去檢查它 的身體狀況。“生病的牛會被隔離、治療,產下的奶會被倒掉。”
這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標準化的“生態(tài)牛莊”管理不會忽視任何一頭牛,而這正是劉建源引以為豪的。
相對而言,“特地”牛奶的加工過程反而簡單。記者了解到,生奶擠出后進入奶罐車,經過離心凈乳、標準化、均質后,進行巴氏殺菌(溫度和時間為80—85℃/15秒)和冷卻,然后以液體狀態(tài)灌裝。
巴氏奶的包裝,目前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屋頂包”,也叫“新鮮屋”,是一種紙塑復合包裝,外型有點像小房子,另外兩種是巴氏塑料袋和玻璃瓶裝。后兩種 是比較經濟的巴氏奶包裝,因為塑料袋的成本相對較低,而玻璃瓶可以循環(huán)使用。但比“屋頂包”的7天保質期更短,一般為3?5天。
“特地”鮮牛奶和酸牛奶選用的都是“屋頂包”。這種包裝還有一個好處,不透光,可避免產品中的維生素受光線破壞,從而保護盒內牛奶營養(yǎng)、鮮度和口味。 “包裝材料全部購自有資質的、有質量保證、信譽好的企業(yè),以確保原材料的質量。”劉建源說。
出廠之前,還有一道檢驗關。所有的成品都按照比國家標準更加嚴格的企業(yè)內控標準檢驗,劉建源告訴記者,“例如國標規(guī)定菌落總數(shù)≤50000/ml,我們自己規(guī) 定每毫升≤1000/ml;我們的產品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堅決保持鮮牛奶和酸牛奶自然純正的味道。”同時,所有的產品嚴格執(zhí)行入庫檢驗制度、出庫放行制度、門衛(wèi)復 核制度,對出廠產品的銷售地點都有完整的記錄,萬一出現(xiàn)問題能夠迅速地追溯、召回。“我們制訂了各部門的應急預案,一旦出現(xiàn)問題我們可根據(jù)檔案將產品全部 追回。”
事實上,真正制約乳業(yè)巨頭們推廣巴氏奶的障礙是“冷鏈運輸”。巴氏奶要求全程冷鏈運輸,即從生奶擠出、運輸?shù)郊庸、包裝、存儲一直到飲用之前全程須保 持在攝氏0?4℃之間,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牛奶的新鮮度和營養(yǎng)價值。“所以現(xiàn)在有些企業(yè)采用殺菌溫度為125—130℃、殺菌時間為2—4秒的所謂‘超巴氏’的殺菌方法”,劉建源說,“但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巴氏奶了。”
“一步一步走”
在2008年到2010年這段中國奶業(yè)頻頻成為社會話題的時間里,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內部也幾次陷入“是不是只生產高端巴氏奶”的討論。有人提出,全國性的 乳業(yè)巨頭都在主打常溫奶,我們是不是也上常溫奶?
真正的原因來自于不盈利的壓力。
從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連續(xù)四年不盈利,這在中國任何一個企業(yè)幾乎都是無法容忍的事情。
好在,每一次討論最終都在決策層“做長遠的企業(yè)”的定調中平息。
對于企業(yè)何時盈利,劉建源有過精準的計算。“當我們的日生產量達到5噸,就可以實現(xiàn)盈利了。而且這種盈利必然是可持續(xù)的盈利模式。”他似乎并不著急,而 是在耐心地“鋪設管道”,培育市場。
在他看來,消費者是需要引導的。“我們一直堅持引導消費者與國際接軌,讓消費者明白巴氏奶更好喝、更具營養(yǎng),引導消費者形成良好的飲奶習慣;在市場運作過程中,我們突出自己的新鮮、 營養(yǎng),真正無添加劑的優(yōu)秀品質,以質取勝,穩(wěn)扎穩(wěn)打扎實有效地開拓市場,引導消費者科學地飲用牛奶,飲好奶,飲巴氏鮮奶。”
CoverStory封面專題2010年下半年,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終于開始盈利了。而經過四年的鋪墊,“特地巴氏奶”已培養(yǎng)了一大批的忠誠消費者,被市場廣泛認可,產品供不應求起來。
根據(jù)劉建源的測算,按目前的發(fā)展速度,大約還需四到五年收回成本,如果規(guī)模擴大到5000頭牛,兩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但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并沒有盲目地 “大干快上”。“一味地追求規(guī)模,追逐利潤容易犧牲產品品質。”劉建源說,“我們自有牧場的原料奶現(xiàn)在就這么多。”
2011年,“特地”巴氏鮮牛奶和酸奶的日產量只有8噸。2012年他們的目標依然保守,“預計年產成品3500噸,銷售收入4500余萬元。”
牧場原料奶的逐步上升實際上緣于奶牛的繁殖。最初的500頭荷斯坦牛如今已變成了1100多頭。實際上,按照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的設計,奶廠日生產30噸巴氏 奶;而占地680畝的高速現(xiàn)代牧場迄今也只啟用了150畝。
劉建源喜歡這種“小步勤挪”的穩(wěn)健發(fā)展方式,他說:“我們的目標是養(yǎng)5000頭牛,但我們得一步步走。”
和在擴大規(guī)模上顯得有些“吝嗇”相比,在質量管控上花錢卻十分大方。2010年,在國家相關部門發(fā)布了66個食品安全標準,對乳制品的生產做出強制性規(guī)定后,山東高速生物工程公司很快投資近300萬元,改造了灌裝車間,建成了二 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配備了國標規(guī)定的所有檢測設備和儀器及相應的配套設施。
“食品安全決無小事。”劉建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