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這么爛的衣服,店里的好評是怎么來的?”大概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近日,河北的張女士在網上買了一件銷量好且好評高達4.9分的黑色T恤,過水之后,不僅脫色嚴重,還一直掉黑色纖毛,根本沒法穿。仔細瀏覽后,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好評的內容如出一轍,甚至不同買家曬的照片是在同一場景下拍攝的。
“刷單套路深,網購需謹慎。”在網購時代,因摸不著、看不到實物,消費者大多依靠評價信息去判斷產品質量,這給了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他們利用刷單的方式為網店提高虛假銷量和信譽度。這不僅擾亂了電商平臺的正常經營秩序,還破壞了商業(yè)信用的體系。
刷單形成產業(yè)鏈
“說白了,刷單就是找‘托’,用虛假購物把你的店炒起來。別人都這么干,你不干,生意就沒法做。”小任是一家銷售職稱考試題庫軟件網店的老板,剛開始時,她請朋友們幫忙刷單,后來花錢找專業(yè)的刷單團隊操作。
她表示,相較于高昂的電商平臺推廣費用,“幾元錢就能買好評、一兩千元就能升鉆”的刷單,得到了許多網店的認可和推崇。
不僅僅是網店,實際上,手機APP推廣、文章點擊量、餐廳點評……幾乎所有能利用網絡進行銷售的東西,都有刷單的影子存在。而且,從發(fā)布需求、刷手接單,到墊付資金、快遞作單、代為簽收,再到完結交易、好評截圖,刷單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
在QQ群搜索中輸入“刷”或“好評”,可以看到大量涉及淘寶、攜程、大眾點評等平臺的刷好評群。記者隨機加入其中兩個,發(fā)現(xiàn)都是成員接近2000人的超級大群,其中一個群的群文件中還儲存著很多操作技巧文件,如《注意這七點刷單安全方可無憂》《刷單最低報價表》《淘寶新規(guī)商家刷單要小心》等。
米粒網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刷單平臺,進入網站即可看到諸如“專業(yè)買手,安全買號,低至4元/筆,打造爆款”“100萬真實用戶助力提升店鋪數(shù)據(jù)”“有10萬商家已入駐”等平臺宣傳語。米粒網曾聲稱可通過模仿真實交易流程、適當制造聊天記錄、盡量用真實快遞單等10種方式,為用戶提供可靠的刷單服務。
根據(jù)公開資料,僅2013年,淘寶網絡安全部門查獲虛假交易買家賬號就達800萬家,交易額超過100億元。2016年,阿里巴巴識別信用炒作相關網站179個,發(fā)現(xiàn)若干社交軟件中專門從事信用炒作的群組5060個。
刷手的“隱身術”
為了弄清刷單平臺的運作機制,記者在商易網進行了體驗。據(jù)其官網介紹,商易網可提供發(fā)接任務、空包單號購買、代刪中差評等功能,已有2萬余名商家在此發(fā)布需求。該網站的置頂位置有商家和刷手的操作指導視頻,其中刷手視頻詳細地演示了“綁定買號”“充值和商保”以及“如何接單”的流程。
在刷手的操作指導中,平臺會特意提示“嚴禁在阿里旺旺聊天中提到平臺、刷鉆、刷單等忌諱字眼”“同一淘寶號刷單保證‘月不過20,周不過5’”。這些所謂的“提示”,就是為了躲避平臺監(jiān)管。
商易網客服告訴記者,在注冊完成綁定認證后,即可到任務大廳接任務。“手機、真簽、審核、實名、停留”“商保、江西省、客服聊天”……任務內容除了會標明刷手所需墊付金額和懸賞豆豆數(shù),還會使用一些“暗語”。不同的“暗語”表示不同的刷單手法。例如“商保”要求刷手必須在網站購買300元的商業(yè)保險,“審核”意為接單后必須加商家QQ號進行審核,“客服聊天”則是需要跟商鋪客服進行假聊。
搶接任務并通過商家審核后,刷手即可進行付款,付款頁面有商家所提要求的具體操作流程,比如在淘寶首頁搜索關鍵詞、隨機點開相應數(shù)量寶貝鏈接進行比貨、按要求時間在頁面停留等,界面操作說明清晰明了。
完成相應操作,走完發(fā)貨、收貨、評價等流程,待商家審核無誤后,刷手便可得到所墊付的本金和傭金,傭金費用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類似的刷單行為是被明令禁止的,各大電商平臺也在不斷加大對刷單行為的打擊力度。然而,在利益驅使下,各類刷單平臺也在不斷轉換運作方式,分工更細,操作更隱蔽,假聊、購買快遞單號、發(fā)空郵包等手段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監(jiān)管靠法律也靠技術
商家靠刷單賺好評,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利益。有調查稱,超過3成的消費者因信了“刷出來的好評”而吃過虧。
“刷單可使消費者對商品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作出錯誤的選擇,侵犯其知情權,是嚴重的欺詐行為。”吉林卓行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嚴軍告訴記者,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guī)定,刷單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此前,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雖明確了不得以虛構交易、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業(yè)信譽,但對違反者僅按規(guī)定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成本低而獲利高,不法分子就有了以身犯險的動力。
張嚴軍認為,目前對刷單行為的監(jiān)管力度不夠,相關法律也不夠完善。他建議,應細化司法解釋來規(guī)范這種不法行為并與電商平臺、店主和消費者形成合力,共同進行監(jiān)管和整治。
數(shù)據(jù)是互聯(lián)網公司的基石,而刷單造成的虛假繁榮破壞了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讓平臺氛圍和信用體系也面臨沖擊。因此,電商平臺和消費者一樣也是刷單行為的受害者。
2016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向法院狀告刷單平臺“傻推網”涉嫌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索賠216萬元。目前,阿里巴巴已經組建了專業(yè)隊伍持續(xù)追蹤刷單團伙的線下行蹤,從去年4月至今,配合執(zhí)法部門連續(xù)查處了“整點搶”“牛刷刷”“領啦網”“藍天碧水”“藍天網”等大型刷單平臺。
有專家認為,因刷單行為的技術性和隱蔽性,技術可能才是這一違法行為的終結者。也有專家建議,應盡早建立起對電商的征稅體系,與交易數(shù)據(jù)進行對接,才能有力打擊刷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