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陸女士2歲半的兒子拿她手機玩,等她再拿到手機時,手機上顯示已停用,請25114980分鐘后再試一次。也就是說,將近48年后方能解開這部手機。而陸女士咨詢技術(shù)人員后得知,這種情況只有刷機或者等待。
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時,為防止他人偷窺隱私,往往會設(shè)置指紋密碼、數(shù)字密碼來保護安全。但偶然遺忘解鎖密碼,或者被家中小孩多次輸錯密碼的情形很難避免。對此,廠商理當采取更加科學嚴謹?shù)募夹g(shù)措施,在保護消費者用機安全的同時為其打開解鎖“通道”,不能讓用戶動輒等待48年。
雖然說,導致手機被鎖的主要責任在于用戶,廠商并無直接責任。然而,手機長時間被鎖定無法使用,也是對消費者權(quán)益的侵害。別說48年,就是短短的一兩年哪怕幾個月,消費者的權(quán)益就會受到極大損害。要知道,智能手機更新?lián)Q代的周期非常短,甚至不到一年,某款智能手機就會落伍。而且,很多智能手機中存儲著通訊錄、照片、視頻等個人資料。長時間無法解鎖,或者刷機后清空手機的做法都難言是好的解決辦法。
輸錯密碼不該對使用智能手機帶來毀滅性打擊。就像人們使用銀行賬戶、手機號那樣,如果遺忘或遺失了,完全可以憑有效身份證件掛失、補辦,相關(guān)權(quán)利基本上不受影響。
作為智能手機的程序設(shè)計方,也應(yīng)開辟特殊通道。如設(shè)置手勢解鎖或者指紋解鎖的,在程序上可以再留存?zhèn)溆玫臄?shù)字密碼;或者用戶可持有效身份證件或驗證郵箱,通過售后服務(wù)中心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