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主品牌車企把打造高端車型當作做強品牌的一個重要步驟,尤其是目前國家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后,政策環(huán)境有利于自主品牌的發(fā)展,自主品牌在中高端車市場有逆襲的可能。
但筆者認為單純追求高端化并不能為自主品牌帶來多大實際價值,并不是說你打造出一款高端車型,你的品牌就變得“高端”了,就一定能帶動其它低端產品賣好了。品牌價值的提升遠比技術的提升或者是設計水平的提升要艱難得多,歐美車企動輒上百年的文化和技術積淀肯定不會只是一種宣傳手段;而自主品牌在原始積累階段給消費者留下的“低質低價”印象也不是一兩年就能抹去的。
相對于一開頭就“高舉高打”,定位于豪華車、高級行政座駕的自主品牌,筆者覺得那些在中級車、甚至是緊湊型車市場上穩(wěn)固自己江湖地位的自主品牌更能在高端化道路上走得更堅實,比如長城、長安、廣汽傳祺和比亞迪等,這些品牌未來的“溢價”很有前景。
長城在SUV領域浸淫了十多年,深扎10萬-20萬元市場,才有今天哈弗獨立的底氣;長安汽車從微車起家,進入轎車市場并不算早,但厚積薄發(fā),今年1-4月其自主轎車銷售量達到13.4萬輛,在國內市場,長安自主轎車銷量已經排第二位,今年內有望坐上“頭把交椅”;比亞迪和傳祺都是自主品牌當中穩(wěn)扎穩(wěn)打的典型,不求產品上的一步登天,先把市場和口碑做起來。
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場有著先天的劣勢,大家都說愛國,支持國貨,但當要花二三十萬元以上去買一臺自主品牌車型,相信很少人愿意掏腰包,即使有這樣的購買力和預算,更多人會選擇合資或進口車型。這就是現(xiàn)實狀況,不是短時間可以扭轉的。
低端賣產品,高端賣品牌,這是市場經濟的永恒法則。在高端市場,或者準確地說,在中高級車以上級別的市場,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要求很高,品牌價值是口碑相傳而成,口碑則依托于銷量。所以筆者很奇怪為什么一些自主品牌車企推出一款“高端車”,不言銷量而說為了提高品牌形象,這些話聽起來就很虛,沒有市場份額何來品牌價值?就連寶馬、奔馳、奧迪等豪車列強都在算計自身的占有率和排名呢。
所以,自主品牌高端化沒有捷徑,做好產品和服務,提高市場占有率,把口碑和信任度建立起來,再往上走時,就不會連自己都心虛了。